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pf.39.net/bdfyy/bdfzg/200531/7935645.html

邓氏温胆汤,乃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长期临证实践对中医古代名方温胆汤的应用与发展,其学术渊源是中医“痰证”或“痰瘀相关”理论学说。

01药物组成及功效主治

邓氏温胆汤药物组成及功效主治用法:竹茹10g,枳壳6g(原方为枳实),橘红6g(原方为陈皮),胆星或法夏(原方为法夏)10g,云苓15g,甘草6g。邓氏温胆汤必加参(或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或丹参),故又名“温胆加参汤”。功效益气除痰,主治气虚痰浊证。用净水mL,煎煮为mL;复渣用净水mL,煎煮为mL。

考温胆汤名源出自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虚寒篇,一说出自南北朝·姚僧垣《集验方》。古方药物组成为:陈皮、法夏、竹茹、枳实、茯苓、甘草。主治:“心虚胆怯,气郁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触事易惊,或梦寐不祥,或短气悸乏,或自汗,并温胆汤主之。”邓氏温胆汤在药物组成上,枳实改为枳壳,陈皮改为橘红,法夏多用胆星或两者同用,临证时加用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等。

02关于“痰证”的理论假说

何谓“痰证”或“痰瘀相关”?邓铁涛教授研究中医各家学说,认为“痰证”或“痰瘀相关”,是古人对临床复杂病症诊治的一种思维模式或理论假说,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临床实践,经过历代医家尤其近代、现代学者实践检验而不断充实丰富,大量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为这一学说提供有力佐证。张山雷《中风斠诠》曹祖培序:“医之为学有二要焉,曰理论,曰治验。理论者,所以探讨病机之原委;治验者,所以昭示用药之准绳。”说明理论与治验,两者互不可缺,中医痰证学说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与现代科技思维不同的、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其方药诊治的又一种方式方法。

例如元代朱震亨有“百病中多有兼痰者”及“痰夹瘀血,遂成窠囊”说,即百病兼痰论点:痰之为患,为喘为咳,为呕为利,为眩为晕,心嘈杂,怔忡惊悸,为寒热痛肿,为痞隔,为壅塞,或胸胁间辘辘有声,或背心一片常为冰冷,或四肢麻痹不仁,皆痰饮所致。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窠囊,窠,巢穴;囊,口袋。窠囊者,如蜂子之巢穴于房中,如莲子之实嵌于蓬内,生长则易,剥落则难;又如贼寇据山傍险,结成巢穴,洞口外窄内宽,出没不常。痰瘀病,窠囊附于膈间,痰气相搏,结而成囊。窠囊即痰瘀相搏成积,窠囊之痰,非攻击不破。朱震亨把痰证应用范围扩大,并以“窠囊”喻说其临证难度。

明清时期医家把“痰证”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之温病及其它各科。有温病痰浊蒙蔽心包主治以菖蒲郁金汤;有妇科痰病如傅山《傅青主女科》曰“气虚自然多痰,痰多必然耗气”;外科认为多种疾病与痰有关,如瘰疬、瘿瘤、痰核、茧唇、流注、乳岩、喉痹、梅核气、乳痈、肺痈、肠痈、坠堕、伤损等,陈实功《外科正宗·痰包》:“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绵软不硬,有妨语言,作痛不安。”可用针刀治疗:“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黄痰;若蛋清稠粘难断,尽以冰硼散搽之,内服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薄荷数服。”临证各科对上述疾病临床应用,丰富了中医痰病学说。

邓铁涛教授倡导“古说参证”,即基于前人的经验学说而总结发扬之。邓氏研究“痰证”与“痰瘀相关”,重点用于对心血管疾病防治。痰瘀相关就其病病理机制而言,痰是瘀的初级阶段,瘀是痰近一步发展。痰与瘀的概念,它们都是中医学中有其独特之处的一种理论与治疗经验,两者既是病理性产物的同时,又可以成为致病因素,痰多能瘀脉,聚瘀可凝痰,临证用药,祛瘀可考虑除痰,除痰宜结合化瘀,或痰瘀同治,而中医名方温胆汤是治疗“痰证”实用有效方剂之一。

03邓氏温胆汤临证使用指征及药物加减

邓氏温胆汤治痰证,笔者总结其临证使用指征为:①痰病多怪或怪病多痰,即疑难病症可以考虑应用邓氏温胆汤。②精神科疾病,如焦虑症、忧郁症、失眠不寐、精神异常等。③老年病,脉弦者。老年人脉弦,多是动脉硬化表现,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心率失常、中风、眩晕、震颤麻痹等,也可以考虑应用邓氏温胆汤。④血液生化某些项目异常,如血脂高、尿酸高、血糖高、甲状腺功能增高、血沉快等,中医辨证气虚痰浊者。⑤肥胖症、脂肪肝,肥胖人多痰湿。⑥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者,如老年人习惯便秘。⑦咳吐痰涎者,有外感但不宜用感冒药者。⑧舌苔腻者,或舌黯者。

邓氏温胆汤临证可作以下加减:

南方人气(阴)虚湿热者加太子参20g,石斛15g,薏苡仁30g,益气养阴祛湿。

心血管疾病加五味子6g,麦冬10g,太子参15g,五爪龙30g,鸡血藤30g。

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加天麻10g,白术15g,钩藤10g,白蒺藜10g,生牡蛎30g或石决明30g。

精神科疾病加夜交藤20g,酸枣仁20g,五味子6g,钩藤10g,石决明30g。

血脂高加山楂30g,玄参10g,丹参15g。

甲状腺机能亢进加山慈菇15g,玄参10g,浙贝母15g,石斛15g,百合20g。

动脉硬化,脉弦加丹参15g,五爪龙30g,鸡血藤30g,土鳖虫6g。

肢体疼痹痛加威灵仙20g,老桑枝30g,杜仲15g,川续断10g。

大便秘结,枳壳易枳实,加玄参15g,肉苁蓉15g。

风湿热血沉快,加桑白皮20g,山慈菇15g,玄参10g,薏苡仁20g。

尿酸高加薏苡仁30g,玉米须30g,白茅根30g。

血糖高加淮山30~60g,玉米须30g,黄芪30g,白术15g。

舌质黯加丹参15g,生三七10g,路路通20g。

舌苔腻加川萆薢15g,白术15g,薏苡仁20g。

有外感加豨莶草15g,千层纸10g,桑叶10g,玄参10g。

——本文摘自《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年第28卷第4期刘小斌所著论文《邓氏温胆汤治疗“痰证”临床解读》

本文中的方药及剂量仅适用于患者当时的病情,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以免贻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cl/10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