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超声在干燥综合征中医辨治中的作用
由于S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少典型性,同时又缺乏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易造成漏诊误诊,同时也为中医辨证论治带来了困难。已有研究表明,SGU对SS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不低于、甚至高于唇腺活检、腮腺造影、腮腺核素等传统检查方法,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无创伤性、经济花费低等优势。因此,SGU有助于S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同样对于中医辨证的规范化、客观化也具有积极意义。 一、中医望诊的延伸临床中不少患者仅有轻度的口干和(或)眼干而无其他不适,且舌脉也正常;或通过现代检查手段确诊为SS但身体无任何不适。对于此类患者,通过中医四诊不能获取充足的临床资料,也就处于“无证可辨”状态。而SGU可将SS患者涎腺大小、结构、回声、血流等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让医生“看到”患者涎腺的病变情况。同时医生还可通过双眼直接对病变进行定位与定性,如病位是在腺体实质还是导管,是腺体弥漫性病变还是局灶性病变;病变性质是结节增生、团块形成还是导管扩张;腺体体积是炎性肿大还是纤维化萎缩;腺体血流是炎性增多、流速增快还是循环障碍导致的血流减慢。在获得上述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医生可大体掌握SS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助于进一步针对性诊疗的开展。由此可见,SGU可谓中医“望诊”的延伸。 二、提高SS辨证的准确性当前在中医整体观指导下的整体辨证体系难以准确、全面反映SS病情演变特点,SGU恰恰可运用于微观辨证,分析探讨涎腺病变与SS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加深对不同证型背后客观物质基础的认识,有助于提高SS辨证的准确性。如瘀、毒是SS病机关键,也是众多医生临床辨证的切入角度,但在具体辨证过程中却苦于缺少瘀血、毒邪证的验证依据。SGU可通过检测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对涎腺内小动脉循环障碍轻重程度进行判定,这可作为医生对SS瘀血辨别的验证依据。其中以结节、团块为SGU主要表现的SS患者,较多出现面色黧黑、猖獗齿、反复腮腺肿痛、难治性溃疡、紫癜样皮疹、结节红斑、雷诺现象、肺动脉高压等表现,且易合并重要脏器损伤,如肺纤维化、肾小管酸中毒、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等。上述病变或随病程发展逐渐出现,或发病初期即已存在,且常规病因病机难以解释,符合“毒”邪致病特点。此时若结合SS病情发展变化的特点辨证为毒邪致病,再通过SGU加以验证,医生对毒邪辨证的准确性得以提高,解毒药物的运用证据也更加充分。由此可见,SGU也可作为毒邪辨证的验证依据。 三、指导SS治疗中的选方用药近年来我们对于SS瘀毒证患者在治疗前进行SGU检查,初步发现涎腺广泛性低回声、结节、团块为瘀毒证特征性表现。其中偏于瘀者以涎腺广泛性低回声、结节为主,偏于毒者则以涎腺多发团块影为主要表现。若瘀毒证合并阳气不足或气阴亏虚者,SGU可见涎腺体积缩小。治疗上,对于瘀毒证偏于瘀者,侧重化瘀通络药物的运用。具体而言,以涎腺广泛性低回声为主要表现者,多用丹参、红花、桃仁、赤芍、当归等药物,若伴发结节,则多配合软坚散结类药物,如三棱、莪术、夏枯草、浙贝母、僵蚕等。对于瘀毒证偏于毒者,则侧重解毒类药物的使用,如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土茯苓等。若伴有涎腺萎缩者,多加用温扶阳气或气阴双补药物,如黄芪、白术、党参、太子参、黄精、红景天等。对于治疗后的患者再次进行SGU检查,我们发现自身症状改善、免疫球蛋白及抗核抗体等免疫学指标下降的患者,其腺体低回声区面积缩小、结节数量减少,提示当前治疗有效。此时治疗上可适当减少化瘀通络药物的种类与剂量,防治久用伤及脾胃。若患者自身症状改善不明显,且低回声区面积、结节数量无明显减少,甚至较前增多,应加用穿山甲、蜂房、白僵蚕等虫类药物破血逐瘀、透达经络,增强化瘀通络程度。由此可见,SGU能为SS治疗中的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 编辑:屈应辉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白癜风需要住院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jg/3905.html
- 上一篇文章: 癌症骨转移,面对疼痛和未知的将来,如何抉
- 下一篇文章: 鸡病,你不知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