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黄芪的作用有哪些平时怎样搭配比较好一
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一般多在春、秋二季采挖,采挖后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或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再干燥。那么,中药黄芪有哪些作用?具体应该怎么搭配服用呢? 黄芪的功效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常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常规用量为每日9?30g,多用来水煎服,熬粥、煲汤或泡酒等。 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侧重有差异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全身气虚可以均可用生黄芪。生黄芪长于补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等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炙黄芪长于益气补中,补气升阳,调补脾胃。多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脱肛、子宫下垂等中气下陷证。 常见搭配方法黄芪+人参、白术——补气,用于气虚较甚者。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炒扁豆、炒薏苡仁——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用于肺虚咳喘气短,痰多稀白者。 黄芪+人参、当归、龙眼肉——益气摄血,用于气虚不摄血而致便血,吐血,崩漏者。 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补气升阳,用于中气下陷而致脱肛,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诸病。 最后,服用黄芪还要注意两点: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选用。感冒期间和月经期间也不宜吃黄芪。 (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jg/6017.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含西药的中成药功效及西药成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