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又称噫气,是胃中气体上出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长而缓,古代称为噫气,属脾胃疾病之一,《灵枢?口问》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由此可见,嗳气主要是由于寒气客于胃所致,在仲景先师所遗留的经方中,旋覆代赭汤和橘皮枳实生姜汤均可治疗噫气。橘皮竹茹汤重用橘皮二升、生姜半斤,其方证则是以“哕逆(即干呕)”为主。

下面我来详细解析一下旋覆代赭汤和橘皮枳实生姜汤治疗嗳气的方证要点。

1、旋覆代赭汤药物组成:旋覆花三两,赭石一两,半夏半升,人参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甘草三两。方证要点:嗳气不除,心下痞硬。此方所治嗳气为发作不停,嗳气之后仍觉不舒服。方中人参治疗心下痞。

2、橘皮枳实生姜汤药物组成: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方证要点:胸中气塞,噯气后则觉舒畅。

验案1:胡某,女,38岁,年3月5日初诊。

主诉:噯气反复发作1月余。

病史: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1个月前开始经常嗳气,自觉噯气后舒畅很多,大便两日1次,排出费力,医院消化科门诊服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经人介绍前来就诊。

刻下症:患者精神尚可,上腹部闷塞感,时有嗳气,嗳后觉舒,纳差,小便正常,大便黏而无力排出,两日1次。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辨证:胃虚饮停。

治则:温胃化饮。

方药:《外台秘要》茯苓饮加减。

茯苓15g白术30g枳实15g生姜5片

陈皮30g党参30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1日之内当茶慢慢饮。

二诊:患者诉服药当天噯气就消失了,服完3剂,已有胃口吃饭,十分欣喜激动。嘱守方继服7剂以巩固之。

按:《外台秘要》茯苓饮是橘枳姜汤的变方,为患者胃虚有饮而设,人参治疗心下痞硬,白术、茯苓祛水饮。患者上腹部闷塞感,时有嗳气,嗳后觉舒,纳差,大便黏而无力排出,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辨证属茯苓饮方证;考虑患者大便无力排出,故加大白术用量,取义枳术汤。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验案2:刘某,女,48岁,年3月20日初诊。

主诉:反复吞咽困难3月余。

病史: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吞咽困难,自觉胸骨后有物堵塞,米饭、馒头无法吞咽,进食稀粥时虽可通过但伴有疼痛,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食管癌”,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明显。经人介绍前来就诊。

刻下症:患者精神疲倦,消瘦,乏力,面色晦暗,吞咽困难,口干无口苦,大小便量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寸弦,关尺沉细微

辨证:寒痰瘀互结。

治则:温阳化痰活血。

方药:半夏厚朴汤、《外台秘要》茯苓饮、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

法半夏30g厚朴20g茯苓15g生姜5片

苍术20g陈皮30g枳实15g紫苏梗20g

薏苡仁30g桂枝15g桃仁15g牡丹皮20g

白芍15g党参30g山慈菇15g夏枯草15g

3剂,每日1剂,水煎服,1日之内当茶慢慢饮,每次喝1~2口,每半小时喝1次。

二诊:患者诉药物真神,两剂服完吞咽困难感顿然消失,今晨一口气吃了3个包子,并无疼痛感,特别感谢。嘱上方继服7剂,每日1剂,水煎服,1日之内当茶慢慢饮,每次喝1~2口,每半小时喝1次。

三诊:患者诉吞咽困难消失,服药期间未出现反复。由于患者是山东人,前来就诊一直住在酒店,为方便患者回家乡治疗,遂改膏方调理。

按:患者属食管癌“噎嗝”,自觉胸骨后有物堵塞,是咽部异物感的延伸,故选取半夏厚朴汤;纳差,吞咽困难,自觉胸骨后有物堵塞,精神疲倦,消瘦,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辨证属《外台秘要》茯苓饮方证;面色晦暗,癌肿,寸脉弦,辨证属桂枝茯苓丸方证;辨病加入山慈菇、夏枯草、薏苡仁以消瘤。方证相合,故取效显著。

1、旋覆橘皮治噯气,方证鉴别是关键通过旋覆代赭汤和橘皮枳实生姜汤的方证要点对比,从两个方证的病位角度分析,旋覆代赭汤的病位在“心下胃脘”,表现为心下痞硬,而橘皮枳实生姜汤的病位在“胸中食管”,表现为胸中气塞。从两个方证的临床证候分析,旋覆代赭汤是嗳气不除,嗳气后仍难受,而橘皮枳实生姜汤则是嗳气后自觉舒畅。临床上还要注意,旋覆代赭汤有一定通便作用,若遇到嗳气不除伴有大便难排者更适合,但若遇到嗳气伴有纳差、大便溏者,可选用《外台秘要》茯苓饮。

2、嗳气选方虽重要,药物用量是关键根据我的临证经验,旋覆花可以去结气,用量10~15g;赭石降胃气亦健胃,用量大易伤胃,用量10~15g;陈皮(或橘皮)降胃气健胃,仲景先师用量一斤,说明此药大量使用并无伤胃之嫌,我临证治疗嗳气、纳差常用量为30g。

3、外出遇呃逆,取嚏可缓解外出旅行若遇急性的膈肌痉孪而呃逆频作,可仰头鼻向阳光或用发丝捻转鼻孔取嚏,通常打喷嚏数下呃逆即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jg/7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