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班级时都会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但有时因为缺乏合理的运行机制,导致学习只是流于形式。今天好教师特约作者李晓娜为我们分享了她的实际操作经验,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都知道合作学习有个体独立学习及竞争学习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这些优越性也就是教育培养人所应实现的功能。

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学习与他人共处;还可以培养集体意识,提高抗挫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促进教师角色转变。

但一线教师更大的困惑是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效落实下去,使其产生应有的教学效益。

我接下来将结合教学实践和学生学情以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具体介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与落实。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

1.小组创建

笔者任教班级共40人,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强烈,学习动机有待加强,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为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目标,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第一步小组创建必须做到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组均衡的成功机会。

在分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

初次尝试时,班内共40人,分成10组,每组4人。结合两次大型考试成绩,先将40名同学按照两次成绩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按照蛇形排列,前10名同学为每一小组第一梯队,11到20名同学为分别为第10小组到第1小组的第二梯队成员,依次类推,完成10个小组的创建工作。

但为了真正实现各组实力的均衡,在此基础上,还需考虑以下问题:

(1)每一小组是否都有一名成绩相对优异并且具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的成员担任组长?

(2)每一小组是否能够基本保证男女比例均衡?

(3)是否在同一小组内存在两名甚至以上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

(4)是否有些小组内存在基础过于薄弱,跟不上平均水平的学生?

分完10组后,笔者按照以上4点,反复推敲分组情况,不断进行微调。但有一个矛盾却不可调和:其中5个小组里各有一名后进生,与平均水平差异较大。这有悖各组实力的均衡。

因此,在此基础上,10个小组又被分成两大竞争团组,前5个小组,组内合作,组际竞争;后5个小组,组内合作,组际竞争。

2.制定小组评比规则及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引导性的学习活动,目标与任务的设定一定要清晰明确并且具备可行性。

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积累词汇短语及句型是每天英语学习任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听写即基础落实是评比任务之一,所占比例为40%;其次,每月月考及大型期中期末考试占40%;平时表现占20%。

其中,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任务准备情况等一系列学习需要养成的良好习惯全部算在内。一个月为一个评比周期,若一个月内不曾出现任何违纪现象,平时分满分,若出现一次,平均分减少一分。

3.及时有效评价

有效的评价机制也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否发挥效用的最关键的环节。因此,为了能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教师必须在评价机制的设定上做到以下几点:

(1)奖励范围要较为广泛。

全班10个小组,每次评比时,分别从两个竞争团组中依据核算的平均分选出第一名,成为最佳小组;

每个小组的凝聚力以及学习氛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长,因此再选出两个最佳组长;

由于同学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为了鼓励后进生,肯定其学习状态的改变,再评出一个学习进步奖。

(2)设定的奖励性措施足够具有吸引力。

为了奖励获胜小组以及激发其他小组继续努力的斗志,笔者采取的奖励性措施是放权给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即获胜小组可以任意提要求(不违反校规班规的前提下),其他同学和老师全力配合满足。

例如,减免一次听写并且给予满分;指定同学为自己画肖像;要求老师换个发型;指定同学为自己写一篇赞美诗,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声情并茂地朗读;

(3)奖励侧重对学生的精神满足,非物质性满足。

高中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自我认同感的提升。

因此,每一次到了评价日,笔者都会借助多媒体手段,例如:最佳小组合影留念、制作小视频、写给我并肩战斗的伙伴(由学生自行设计信笺)……

这些方式可以实现情感呼唤功能,给予学生温暖,感受成功体验,使其学习状态进入良性循环。

(4)评价及时,不可拖沓.

及时有效的评价,总结仪式的郑重都能有效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视及认同。

(5)评价总结仪式要郑重,不可敷衍了事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注意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带来的教学效益十分重大,为了能够使其有效高效地运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认为在以下方面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组合作模式的开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不再是台前表演的主角,而是成为幕后的导演。

小组合作学习从最初的创建,到开展实施以及后续的评价,每一步都要做到公平公正,把控操作的可行性及评价的有效性。因此,教师的任务不是减少了,而是从导演的身份重新出发。

2.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容易遇到的两大问题,一是小组合作停留在表层,还是个人学习的简单叠加,没有彼此间的互帮互助,没有实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这需要教师调节评价机制,只有评价机制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充分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外部诱因,小组合作才能真正开展起来。

第二个问题是,小组成员十分重视小组成绩,学习斗志昂扬。若组内出现一人表现欠佳的情况,容易引起小组内部矛盾。

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发生,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引导组长及组员,形成合力,互帮互助,站在同学的角度考虑问题,注重与同学之间的良好友谊及沟通,将此类矛盾化解在无形之中。

3.不断调整与改进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非一劳永逸,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相应做出调整和改变。如:小组实力是否还均衡?奖励措施是否同学还敢感兴趣?随时保持改进的姿态。

—END—声明:本文为好教师的特约作者:李晓娜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推荐阅读

★英文动画版《西游记》全集放送(附下载)

★自然拼读最全视频教程+课件+游戏+歌曲

☆英文版《伊索寓言》视频合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tp/10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