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慈菇,这一秋水仙科山慈姑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拥有独特的别名,如山慈菇、益辟坚、草贝母,更在中医药领域展现出其多重功效。

形态特征

山慈菇,这一秋水仙科山慈姑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形态特征著称。它高约20厘米,拥有圆球形鳞茎,径约厘米,外皮呈现褐色。其地上茎直立且不分枝,入土部分为白色,而出土部分则带有紫色。叶片狭长,呈条形,长约5厘米,宽约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成鞘状,并伴有平行纵向叶脉。花朵为紫色,排成近伞房花序,花被片线状倒披针形,花丝具乳突,子房较大。蒴果长约7毫米。其花果期主要集中在6-7月。

生长环境

山慈菇偏爱疏松、肥沃的土壤,并且它不耐寒、耐阴。这种植物多生长在海拔-米的松林下、草地或田野中。

分布范围

山慈菇的分布范围广泛,不仅在中国云南西北部至中部有广泛栽培,还分布于缅甸、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澳大利亚等地。

功能主治

山慈姑的鳞茎可入药,具有显著的平喘止咳、镇痛和抗癌功效。临床上,它常被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以及乳癌、鼻咽癌等肿瘤。然而,请注意,山慈菇性味苦、温、有毒,使用时需谨慎遵循医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tp/1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