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药物性肝损伤已经上升为全球死亡原因的第五位。在我国肝病中,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及非酒精性)。肝脏是人体代谢和解毒最重要的器官,来自体外的许多物质,如酒精、药物、毒物以及体内各种代谢产物等,都需要在肝脏内代谢和解毒,一旦受损,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不敢对这个“解毒工厂”掉以轻心哟。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liverinjury,DILI)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它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发现,在已上市药物中,有种以上具有潜在肝毒性,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使用不当都可能诱发肝损伤。

常见的伤肝药物主要有:

1.抗结核药物

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霉素、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致肝功能损害在结核病的治疗中较为常见。异烟肼在治疗3个月时可出现可逆性转氨酶升高,35岁以上患者肝毒性发生率较高,大部分停药后肝功能可迅速恢复。利福平引起肝功能受损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程度轻,但联合异烟肼后发生率明显升高,可由1.1%上升至2.5%,主要与诱导细胞色素P有关,吡嗪酰胺引起剂量依赖性肝损害,多引起急性肝炎。

2.抗生素类

以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引起的肝损最为常见。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引起的肝损害比红霉素较为少见,但一旦发生,危害可能更严重。红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出现以胆汁淤积为特征的综合征,约有2%-4%病人会酿成胆汁淤积性黄疸。

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及半合成衍生物甲烯土霉素,若用量过大,可引发中毒性肝炎,妊娠期妇女应特别注意,四环素可造成妊娠期妇女严重肝损害甚至死亡,一般人也容易遭受同样的厄运,所以肾功能不全及妊娠后期应禁止使用。

3.抗真菌药物

酮康唑属于广谱抗真菌药之一,可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口服后可出现恶心、乏力、食欲不振、皮肤及巩膜黄染等症状,偶可发生严重肝毒性,主要为肝细胞型,发生率约为0.01%。对于以往有肝炎及饮酒病史者,可加重其肝损害,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患者,疗程越长,发病率也越高,病死率也很高,故应谨慎使用。

4.解热镇痛药

这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常见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莱普生、吲哚美辛、塞来昔布等。

其中以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最为常见。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的肝脏损害发生与否,与所服用的药物剂量有关。FDA认为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将有可能导致严重肝脏损害,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乃至死亡。成人一次性服用对乙酰氨基酚10~15g(~mg/kg)后就会引起肝毒性;20~25g或更高的剂量可能致死。服用该药物需禁酒,其余药物则相对较少引起肝功能受损。

5.心血管系统用药

常见药物为胺碘酮,25%应用患者转氨酶升高1至5倍,0.6%出现明显肝脏疾病,可诱导产生慢性肝脏疾病,发病迟缓隐匿,可能发生肝硬化失代偿后才发现,病理主要为脂肪性肝炎表现,15%至50%出现小结节性肝硬化。胺碘酮引起的较轻的肝损害可在停药后2周至4个月肝功能逐渐恢复,但进展期肝损患者,即使停药胺碘酮,肝损也呈进行性变化,死亡率高。

6.抗精神病药物

氯丙嗪是抗精神病药物中最容易引起肝损的药物,易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其所致的肝损害与剂量无关,约80%至90%的病人在用药1至4周内会出现发热、皮疹、黄疸与消化道症状,少数病人会因肝衰竭而死亡。

7.降脂药物

他汀类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其可能导致无症状血清转氨酶升高,但大多数是可逆性的,在停药后数周很快恢复,但也有少数患者出现药物性肝损伤甚至肝功能严重异常。对于无肝损的患者,服用他汀类一般不会引起肝损伤,但对于有慢性肝损伤需要服用降脂药物的患者则应根据病情谨慎用药。

8.降糖药物

格列酮类可产生致命的肝毒性和肝功能衰竭,应用此类药物应注意监测转氨酶水平,如ALT升高3倍以上应停用此类药物。

9.抗肿瘤类药物

巯嘌呤、氟尿嘧啶、甲氨蝶呤、更生霉素、丝裂霉素等抗癌药物可抑制肝细胞功能,影响肝细胞代谢。其中巯嘌呤极易引起黄疸,发生率可高达20%-40%。

10.中药类

中草药物品种众多,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数土三七,土三七为菊科植物三七草的根茎或全草,有破血化瘀,止血消肿的功效,但可导致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肝大、腹水、黄疸等,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受损,病死率较高。除此之外,过量服用苍耳子、雷公藤、草乌、黄药子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桑寄生、生半夏、蒲黄、山慈菇、白花蛇舌草等可引起肝功能损害等。

一些保健品、营养品等对肝脏的影响可能没有那么大或者没那么快速显现,但需要注意凡是经过提纯、人工合成的营养品也好保健品也好,都是需要通过肝脏来分解代谢的,如果服用不当或者剂量过大都会影响肝脏的功能,此类伤害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1.医生和患者都应熟悉所用药物的性能和不良反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肝毒性药物。

2.对原有药物过敏史及肝、肾疾病的患者,用药更要谨慎,尽量少用药。

3.新药物使用时,一定要定期检查肝功能,监测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4.联合用药时,需考虑到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肝损害叠加。

5.患者服药时,不要随意增加剂量、延长疗程或不规则用药。

6.避免滥用药物,特别是来历不明的中药及保健品;医院治疗,不要轻信偏方。

7.避免使用过期药物,过期药物很可能含有某些有害物质,而对肝脏造成损害。

8.服用药物时,应避免饮酒。

药物引起的轻度肝功能受损,一般在停药后肝功能可逐渐恢复,但一旦发生重度肝功能损害,则预后一般较差。特别是对于本身有肝炎病史、长期饮酒所致酒精性肝病的患者,服用药物时更需注意,尽量避免使用肝损药物,若需服用,也应在医生指导下,切不可盲目用药。

小心了,我的“肝儿”!

?药学部武展高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tp/3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