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高效良方牙痛口疮
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782762.html牙痛 牙痛,无论男女老幼皆可发生。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无论牙齿或牙周、牙龈的疾病都可引起牙痛,痛甚者可影响饮食及休息。 病因 多因口腔不洁,或过食辛热之物,胃热炽盛,或肝火过旺,实火上冲,或风热火毒上攻;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肾阳亏虚,浮阳上越所致。 症状 牙痛,或伴牙龈红肿,大便秘结。根据临床表现仅伴随症状不同,又有风热(火)牙痛、胃火牙痛、虚火牙痛、肾虚牙痛和虫牙痛之分。 论治本病可随证选用下列高效良方以治之。 1.解毒散火汤 生石膏15克,防风、荆芥穗、生地各10克,细辛3克,生甘草6克,蜂房9克 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水煎2次,取药汁毫升混合均匀,每次服毫升,每日2次,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疏风清热,解毒止痛。 风火牙痛及胃火牙痛。 屡用卓效。 (《名医治验良方》)。王乃英验方。 加减:左上牙痛,加龙胆草、羌活;在左下牙痛,加柴胡、栀子;右上牙痛,加大黄、枳壳:左下牙痛,加黄芩、桔梗;上门牙痛,加黄连;下门牙痛,加黄柏。 2.牙痛方防风9克,升麻7克,生地15克,丹皮、当归各10克,青皮9克,细辛3克(小孩减半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凉血活血,祛风止痛。 热证、实证牙痛。 屡用效佳,一般1~3剂多能减轻或止痛。 邢学恭(《云南中医杂志)(4)年)。 本方为家传验方。加减:上门牙疼多属心火,加黄连7克,麦冬10克;下门牙痛多属肾火,加黄柏9克,知母12克;左上牙疼多属胆火,加龙胆草、羌活各9克;左下牙痛多属肝火,加柴胡10克,栀子9克;右上牙疼多属大肠和膀胱火,加大黄15克,枳壳10克;右下牙痛多属肺火,加黄芩、枳壳各10克;两侧上牙痛多属胃火,加白芷、川芎各9克;双侧下牙疼,多属脾火,加白芷9克,白芍12克。 3.加味地黄汤 知母、黄柏、生地、怀山药、茯苓、龟板各10克,丹皮、泽泻、山萸肉各6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滋阴清热。 虚火牙痛。 临床屡用效佳如愿。 (《名医治验良方》)。周执中验方。 4.牙痛漱口方 花椒、细辛、荜茇各10克,白芷、防风各6克 细辛后入,先将余4味药加水煎5分钟后,再入细辛,续煎10分钟,即可去渣取汁,待温凉适宜时漱口用。一般以疼痛时漱之为好,切勿服下,1日可漱数次。 散邪止痛。 牙痛。 治疗15例,用药1~2剂,痛止14例,无效1例。 李惠来(《河北中医)(年)。 5.消瘀清热汤 生地15-30克,牡丹皮、赤芍各15克,红花、薄荷各6克,黄芩10-15克,甘草5克,白芷、荆芥、防风、牛蒡子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1.5剂,日服3?5次。 凉血散瘀,祛风清热。 牙痛。或伴齿衄,口渴,便结,溺黄。 治疗52例,痊愈45例,好转6例,无效1例。 冯根源方。 加减:牙痛甚者,加细辛3克;牙龈肿胀明显者,加桃仁6?10克;热盛便秘,加大黄10克;痛及头面,加生赭石30克,牛膝12克,或加双钩藤、僵蚕、夏枯草各12克;齿衄,加蒲黄6克;有脓肿形成者,加蒲公英30克。 6.阴虚牙痛方 生地、熟地各24?30克,元参、银花各15克,骨碎补9克,细辛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补肾益阴。 各种牙痛。只要所痛之牙局部红肿不甚,无明显炎证现象者均可用之。 一般2?4剂即效或痊愈。 引(《千家妙方?下》)。卢学理方。 7.三生止痛汤 生地12克,生石膏、生甘草各15克,骨碎补、刺蒺藜、川黄柏、北防风、白菊花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根尖炎。牙周脓肿,牙龈炎。 治疗21例,尤对急性期病人,疗效更为理想。 王怀民方。 加减:年老体弱偏阴虚者,去石膏,加熟地,枸杞子各12克;伴牙龈肿痛或牙周脓肿者,加金银花15克,连翘、白芷各10克,升麻5克;寒火夹杂者,加细辛1克,荆芥10克;便结者,加郁杏仁、火麻仁各10克;若牙周剧烈偏热重者,加用黄柏片含于患处;偏阴虚者,可用熟地片含于患处。 8.牙痛定疼汤 生地、元参各20克,升麻、细辛各2克,槐花、地骨皮、黄芩各10克,丹皮、荆芥各9克,川芎、白芷各6克,防风、甘草各3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清火止痛,疏风消肿。 牙龈炎(风火上攻型)。 屡用效佳。一般服4剂左右即愈。 林大同方。 加减:牙龈肿甚者,加蒲公英20克,板兰根10克;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克;兼肾虚者,加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枸果9克,补骨脂10克。 口疮口疮,又称口疳,是指口腔粘膜上发生表浅水豆大的溃疡点,故又称口腔溃疡。又因缠绵不愈,反复发作,又称为复发性口疮,现代医学称为口腔炎。一般分虚证和实证两类。 病因实证多因过食辛辣厚味,或嗜饮醇酒,以致心脾积热,复感风、火、燥邪,热盛化火,循经上行于口腔而发;或因口腔不洁,或被损伤,毒邪乘机侵袭,使肌膜腐败而致病。虚证多因素体阴虚,加上病后或劳伤过度,亏耗其阴,伤及心肾,虚火上炎于口腔而发病,或阴虚,津液停滞,寒湿困于口腔,久蕴而致。 症状唇颊、齿龈、舌面等处一处或多处出现黄豆大或豌豆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的黄白色溃疡点,中央凹陷,周边潮红。兼有发热、口渴、口臭。虚证则此愈彼起,缠绵不断,口不渴,不发热。 论治本病可随证选用下列高效良方以治之。 1.口疮方 麦冬、生地、龟板、当归、丹参各20克,人参、附子、肉桂各5克,黄芪、延胡索各30克,盐黄柏15克,莱菔子10克,全蝎5克,蜈蚣2条(后二味研末,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同时配用外治。 滋阴益肾,益气活血,搜风降火,引火归元。 复发性口疮。 治疗例,完全缓解例,显著缓解12例,缓解8例,无效4例。 王洪岐(《中国医药学报)(3)年)。 附外治方,方用胆矾(煅红)5克,白矾3克,五倍子15克,青黛、大黄各10克,月石5克,樟脑2克,龙脑香3克,朱砂(水飞)0.5克。大黄、五倍子共研细末,过目筛;硼砂(即月石)、白矾、樟脑、龙脑香分别研细末,而龙脑香加清水数滴研磨后加青黛,胆矾各药研末和匀,装瓶备用。用时用玻璃棒蘸清水沾药末少许涂于疮面上,每日涂2次。涂药后不宜立即进食,饮水及漱口。涂药后有麻疼感,流口水2~5分钟,即可。一般涂2~5次即可痊愈。 2.増液麻仁汤 玄参、麦冬、生地各15克,厚朴、杏仁、枳实各10克,大黄6~10克,白芍10~15克,黑芝麻15~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滋阴泻热,增液润肠。 复发性口疮。 治疗12例,效果满意。经追访,最长的已6年无复发。 引(《千家妙方?下》)。吕敬江方。 加减:口渴甚者,加花粉、知母;腹胀气攻,嗳气频作者,加小茴或沉香(滴汁兑服)。 3.口疮散 青黛15克,飞西月石克,青果核克,炉甘石克,人中白克,川连18克,西瓜霜50克,梅片9克,飞石膏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过目筛后,装入小玻璃瓶内,每瓶4克。密封高压消毒备用。用时取药以吹撒或涂敷患处,每日4~5次,若病情危重,可频频吹药。 清热解毒,敛疮生肌。 复发性口疮。 治疗50例,用药3天,痊愈45例,有效3例,无效2例。 张青等(《辽宁中医杂志(3)年)。 本方名为编者拟加。用本方治疗时,不辅以内服药。 4.滋阴泻火汤 生地5~15克,麦冬5?12克,木通3~9克,车前子3-10克,鲜竹叶5?6克,甘草3?6克 水煎服,每日1剂,频服,重证者可日夜服2剂。 滋阴泻火。 小儿口疮。 治疗例,全部治愈。平均服药3剂。 金作砺(《上海中医药杂志》(8)年)。 本方名为编者拟加。加减:火热甚,加栀子2~6克,连翘5~9克;大便干燥,加大黄3~9克(后下);兼湿热,加黄连2~6克,滑石6~15克;营养不良,加太子参5~15克;阴虚火旺,加知母3~9克,玄参5~9克,并配合醋调吴茱萸末,外敷涌泉穴。 5.三石散 炉甘石、月石、山慈菇各9克,青黛1克,冰片、朱砂、生石膏各4.5克,龙骨9克,煅珍珠0.1克,元寸0.6克,熊胆0.9克 上药共研极细末,备用。用药前用含漱剂漱口或拭口后,将口粉撒布口内患处,每日5次。 清热解毒,敛疮生肌。 疱疹性口腔炎。 治疗例,显效64例,有效29例,无效7例。 敦敏仪等(《河南中医》(3)年)。 医院白长兴老中医的祖传验方.方名为编者拟加,临床观察,无任何副作用。 6.抗敏汤 生地黄、生山楂、银花叶各10克,蒲公英、芦根、玄参、麦冬各30克,山豆根5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清热解毒,养阴消肿。 药物过敏性口炎。 治疗15例,全部治愈。服药10剂左右即愈。 许姜泽,(《中医杂志》(3)年)。 本方名为编者拟加。本方对口腔及皮肤病证皆有效,无副作用。 文章节选自《名医百家集验高效良方》,作者:程爵棠、程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tp/6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中药,鸡枞
- 下一篇文章: 每日学习一味中药飞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