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慢性肾功能不全
白癜风信息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911/4694653.html 吴某某,男,41岁,年5月15日就诊。 主诉:发现肾功能不全20天。 现病史:缘于患者20天前体检发现肾功能不全,肾功能示肌酐umol/L,尿素25.5mmol/L,尿酸.7umol/L,医院。因既往痛风病史5年以上(具体不详),余无特殊,暂考虑痛风性肾病,经朋友推荐,前来就诊。辰下:身困畏寒,腰酸,痛风偶作(可自行缓解,余无特殊不适),面色晦暗,身材消瘦,双下肢无浮肿,纳少,寐尚安,二便调,舌尖红苔白,脉沉。 处方:大黄附子汤加减 大黄6g(后入)黄芪20g炮附子9g(先煎久煎) 茯苓12g百合20g山慈菇20g 泽泻9g杜仲12g续断12g 谷麦芽各12g鸡内金15g 七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饭后40分钟温服。 二诊(年5月22日):复查肾功能示肌酐.6umol/L、尿素24.8mmol/L、尿酸umol/L,身困、腰酸有所好转,纳一般,寐安,余无特殊,大便2次/日,腹痛隐隐,舌尖红苔白,脉沉。拟上方炮附子改12g,加土茯苓15g。七剂,煎服法同前。 药后患者腹痛缓解,大便2次/日,无特殊不适,守方加减近7个月。 复诊(年1月12日):多次复查肾功能均平稳下降,今日复查回报示肌酐umol/L、尿素14.53mmol/L、尿酸umol/L,身困疲乏明显好转,基本已无腰酸,纳可,近期食后胃部胀闷、隐痛不舒,寐安,大便2次/日,小便调。舌尖红苔白,脉沉。二诊方去茯苓、杜仲、续断、鸡内金,炮附子改9g,加桑寄生15g、青陈皮12g。十四剂,煎服法同前。药后胃部胀闷明显缓解,偶有乏力、口干,酌加太子参15g,续方十四剂,复诊至今未见异常。 嘱患者坚持用药,控制病情,饮食、运动有节,忌劳累,慎起居,预防感冒。 按语:痛风性肾病是指由于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致血尿酸过高,导致尿酸盐在肾脏沉积、结晶而引起肾损害的一类疾病。该案患者起病缓,病程长,既往有“痛风”病史,而后出现肾功能异常,考虑为“痛风性肾病”。本案患者久居沿海,气候炎热,饮食不节,过食海鲜之品,酿热生湿,湿热互结,化生痰浊,痹阻关节,气血凝闭,故初见痛风偶发;脾肾不足,气血无源,腰府失养见腰酸;湿热痰浊胶结,毒邪深入,积毒为害,损伤肾脏,肾脏代谢功能失常而溺毒内生,故见血肌酐、尿素、尿酸等指标升高;浊毒内蕴,影响脾胃的运化、受纳,故见纳差;慢性肾损害迁延不愈,脏腑气血衰败,终至肾阳亏耗,蒸腾、温煦失常,则身困畏寒;肾在色为黑,肾衰气血不荣于面,故见面色晦暗。结合舌脉,四诊合参,本案主机当责之脾肾阳虚、水浊毒阻。 吾师以温阳、散寒、化浊、祛毒、利水为大法,方拟大黄附子汤化裁,方中大黄味厚、通腑泄浊、使邪有出路,附子扶阳救逆、通行三焦、使命门之火得生,两药相伍,温里散寒、祛毒散瘀、化浊利水;黄芪补中固表,安五脏,合附子充元阳,助大黄荡涤积滞;泽泻利水渗湿,茯苓淡渗健脾;加之百合、山慈菇可清热养阴,化浊解毒,利湿化痰,现代药理学证明亦降低尿酸水平;杜仲、续断强筋壮骨调补肝肾;谷麦芽、鸡内金健脾消食和胃,助脾健运。 二诊肾功能未发现明显变化,身困、腰酸有所好转,病情得到控制。大便2次/日,腹痛隐隐,考虑大黄功效虽可,但性寒伤中,以“去性存用法”加大炮附子剂量至12g,抑制大黄之寒。另加土茯苓15g,与百合、山慈菇同用,加强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之功。之后,效不更方,用药7月均平顺无碍。复诊多次,合理运用青陈皮消积化滞除胀、太子参滋阴益气,依病情需要加减用药,截断病势,扭转病情。治疗痼疾沉疴贵在守方守药,吾师叮嘱此病需长期服药以巩固疗效,并定期复查肾功能。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tp/7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多味中药彩图谱,带功效,带特征,一
- 下一篇文章: 枸杞子泡水喝的功效与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