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药滥用或导致肾脏损害
一提起中药,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代名词,许多人甚至煲汤时也会放些中药材。但是,是药三分毒,滥用中药或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肾脏承担着人体的代谢排毒重任。以人每天排出1.5—2升的尿液来算,肾脏每天实际上要循环往复地处理升原尿,是前者的倍左右。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依靠肾脏进行,而药物的分子量大小、脂溶性、蛋白亲和力会影响肾代谢,形成积聚。在肾脏的过滤工序中,一旦药物反复、长期积聚在肾中,容易引发肾损伤。 据统计,有可能致肾脏损害的中药,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木防己、天仙藤、细辛、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棉花子等。 (图为马兜铃图片)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民、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汞、铅类和其它矿物类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利用中草药减肥较为流行,然而这些中草药含有马兜铃酸,虽具有利湿清热的功效,但这种成分会损伤肾小管,导致不可逆的肾脏损伤,长期服用可演变为尿毒症。民间常用的“朱砂煲猪心”,其含过量的汞(水银),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服用。黄药子常见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秘方”,但其中含有毒素,对肝、肾功能有影响,不能久服。而“闯下大祸”的龙胆泻肝丸,因为其中含有马兜铃酸,导致很多服药者发生肾脏损害。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已经证据确凿,国家卫生部曾发出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12种含马兜铃酸中草药“黑名单”,包括:龙肝泻胆丸、排石冲剂、分清止淋丸、妇科分清丸、甘露消毒丹、复方珍珠暗疮片、耳聋丸、当归四逆汤、玄珠狼疮丸、冠心苏合丸、跌打丸、独活寄生汤。含马兜铃酸的常见中药材还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木防己、天仙藤、细辛等。 不论急性或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目前均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马兜铃酸肾病重在预防。早在年,WHO就发出了马兜铃酸草药致肾病警告,大多数国家都跟进禁用马兜铃酸草药,我国年禁止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已三种药材。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不止这些,我们能做到的是识别含马兜铃酸的处方药材及中成药,不要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有: 马兜铃属的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朱砂莲、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淮通、南木香、管南香、青香藤、通城虎、鼻血雷、假大薯、白金古榄、汉中防己、蝴蝶暗消、萝卜防己、金狮藤、白金果榄、大叶青木香、管兰香、背蛇生、海南马兜铃、凹脉马兜铃、川西马兜铃、变色马兜铃。 细辛属的土细辛、大细辛、杂细辛、杜衡、细辛、金耳环、土金耳环、乌金草、花脸细辛、台东细辛。 肾内科专家提醒说,长时间用药、大剂量用药及重复用药,特别是滥用中药所谓“偏方”、“秘方”,容易增加药物性肾损害的风险,一旦患者发现肾损伤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向医生全面介绍服药的历史、立即停药,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如必须继续用中药,也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组方配伍、正确炮制、改变煎药方法、控制用药剂量等办法,减少中药的毒性。 关爱肾脏共筑健康 肾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tp/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