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青衿书苑“周末读经典”系列讲座“《本草纲目》导读”的最后一讲,在腾讯会议平台以线上方式播出。讲座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姚洁敏围绕《本草纲目》中的“草部”,为小读者们带来了导读第四讲“本草的大部队”。

嘉宾姚洁敏教授

《本草纲目》导读

主讲嘉宾姚洁敏

姚洁敏,女,年生,江苏常州人,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副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教师”、“杏林传承型人才”,海派中医丁氏内科传人,师从“国医大师”严世芸教授。

姚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各家学说》与《中医学术发展史》的教学研究工作。曾获全国首届“中医药社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奖,多次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奖,参编“十四五”全国统编规划教材《中医各家学说》。发表核心期刊第一作者论文13篇,副主编专著1部,编委6部。主持含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在内的项目共6项,获第九届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临床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道疾病的诊疗。

讲座·掠影

1

引子及回顾

在本次讲座开始前,姚教授重温往期内容,回顾了中医有不同于西方科学体系的原创思维: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灵性思维。

中医原创思维

感性思维有取象和运数。理性思维有察类、求故和明理。灵性思维有意会和心悟。对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来讲,这是一种拓宽思维的方式。

姚教授还带小读者们温习了“木、火、土、金、水”,并表示以这种顺序是为了要对应“肝、心、脾、肺、肾”,这样才是正确读法。

如果小读者们之后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传统自然学科的时候,下面这张《五行五脏对应表》最好能背下来。

《五行五脏对应表》

2

选读《草部》十类

在第四期“草本的大部队”讲座开始前,姚教授向小读者们介绍了《草部》选读篇涵盖的草本大类,包含山草类、芳草类、湿草类、毒草类、蔓草类、水草类、石草类、苔类和杂草。

姚教授表示,用药如用兵,在中医药材中,植物占绝大多数。《本草纲目》涵盖大量植物药材,但也有未命名的未知药材,这表明人类对于自然界草类的使用也是慢慢进行的。

草之一山草类三十一种

在“山草类三十一种”选读部分,姚教授为小读者们讲解了甘草和人参。

《本草纲目》草部目录第十二卷

草之一山草类三十一种

甘草(《本经》上品)

蜜甘(《别录》)、蜜草(《别录》)、美草(《别录》)、蕗草(《别录》)、灵通(《记事珠》)、国老(《别录》)。弘景曰: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犹如香中有沉香也。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甄权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甘,平,无毒。寇宗奭曰:生则微凉,味不佳;炙则温。王好古曰:气薄味厚,升而浮,阳也。入足太阴厥阴经。时珍曰:通入手足十二经。徐之才曰:术、苦参、干漆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金疮尰,解毒。久服轻身延年(《本经》。解小儿胎毒惊痫,降火止痛(时珍)。

甘草

姚教授在解读甘草时还解读了“君臣佐使”、“引经报使”和“十八反、十九畏”的中医用药概念。

姚教授解读:

比如甘草在《别录》中为何也叫“国老”?因为不同药材各有各的“脾气”,多种药材随意搭配反而会让治疗效果适得其反。但甘草能起到调和众药的作用,就像国师帝师。

甘草

中医治疗开药方就像打仗,怎么样带领药材队伍去打治愈疾病的胜仗,不使药材团队内出现不和谐?就需要用到上述三个概念,合理调配药材,靶向定位用药。

草之二山草类下三十九种

在“山草类下三十九种”选读部分,姚教授为小读者们讲解了黄连、贝母和山慈菇。并着重强调了“道地药材”概念。

《本草纲目》草部目录第十三卷草之二山草类下三十九种

黄连(《本经》上品)

王连(《本经》)、支连(《药性》)。时珍曰: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别录》曰:黄连,生巫阳川谷及蜀郡太山之阳。二月、八月采根。道地药材:川黄连。四大川药:川连、川贝母、川芎、附子。另:川大黄、川椒、川牛膝

苦,寒,无毒。

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本经》)去心窍恶血,解服药过剂烦闷及巴豆、轻粉毒(时珍)。

旧二十二,新五十三。

心经实热:泻心汤:用黄连七钱。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和剂局方》)

猝热心痛:黄连八钱。?咀,水煎热服。(《外台秘要》)

热毒血痢:宣黄连一两。水二升,煮取半升,露一宿,空腹热服,少卧将息,一二日即止。(《千金方》)

黄连

在讲到黄连时,姚教授给小读者们详细解读了为什么“道地药材”这么重要。

线上讲座现场

姚教授解读:

比如黄连,有产自四川的,有产自江苏的,也有产自上海的。但是江苏和上海的黄连,就不能说是道地药材黄连。其效果比产自四川的川黄连要差很多。

所以中药选择药材是非常讲究原产地的。道地药材在西方的科学看来不能解释,但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经验的累积,是基于事实的观察。

草之四湿草类上五十二种

在“湿草类上五十二种”选读部分,姚教授为小读者们介绍了艾和枲耳。尤其解读了艾的多种功效和文化传承。

《本草纲目》草部目录第十五卷草之四湿草类上五十二种

艾(《别录》中品)

冰台(《尔雅》)、医草(《别录》)、黄草(《埤雅》)、艾蒿。时珍曰:王安石《字说》云:艾可乂(yì)疾,久而弥善,故字从乂。

时珍曰: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伤人肌脉。

苦,微温,无毒。恭曰:生寒;熟热。元素曰:苦温,阴中之阳。时珍曰:苦而辛,生温熟热,可升可降,阳也。入足太阴、厥阴、少阴之经。苦酒、香附为之使。

灸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别录》)。温中、逐冷、除湿(时珍)。

诜曰:春月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如弹子,吞三、五枚,以饭压之,治一切鬼恶气,长服止冷痢。又以嫩艾作干饼子,用生姜煎服,止泻痢及产后泻血,甚妙。

旧二十三,新二十九。

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以干艾叶三升。水一斗,煮一升,顿服取汗。(《肘后方》)

在该部分,姚教授向小读者们介绍艾可用于防疫、入菜、艾灸驱邪、夏季防痱子等场景。

艾草青团

姚教授解读:

家里若有艾草或艾叶,可烧水洗澡用于防疫退热或给小朋友夏季防痱子。艾草也可做成菜,比如艾草馅儿的饺子和艾草青团。也可做成艾草香囊,也具有防疫、防流感的效果。

艾自古就是辟邪气、灸百病的药材,沿用至今,是中国古人的智慧结晶。

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二种

在“水草类二十二种”选读部分,姚教授为小读者们带来菖蒲的讲解。

《本草纲目》草部目录第十九卷草之八水草类二十二种

菖蒲(《本经》上品)

敩曰:凡使勿用泥菖、夏菖二件,如竹根鞭,形黑、气秽味腥。惟石上生者,根条嫩黄,紧硬节稠,一寸九节者,是真也。采得以铜刀刮去黄黑硬节皮一重,以嫩桑枝条相拌蒸熟,曝干锉用。

时珍曰:服食须如上法制。若常用,但去毛微炒耳。

辛,温,无毒。权曰:苦、辛,平。之才曰: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大明曰: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孔,补五脏,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主耳聋痈疮,温肠胃,止小便利。久服轻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本经》)。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痈肿。捣汁服,解巴豆、大戟毒(时珍)。

旧十,新一十七。

服食法:甲子日,取菖蒲一寸九节者,阴干百日,为末。每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久服耳目聪明,益智不忘。(《千金方》)

健忘益智:七月七日,取菖蒲为末,酒服方寸匕,饮酒不醉,好事者服而验之。久服聪明。忌铁器。(《千金方》)

菖蒲

菖蒲还有唐菖蒲、黄菖蒲、石菖蒲和九节菖蒲等不同种类。入药以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为主。对正在成长阶段的小读者来说,菖蒲还有一项强大功能,化痰开窍,增强记忆。

姚教授解读:

菖蒲具有化痰开窍的作用,对于老年人和学生的临床研究表明,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

讲座最后,姚教授总结了《本草纲目》以及中医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本草纲?》包含了很多知识门类,不仅只限于药物学知识,是西方人心目中典型的博物学著作。不仅如此,其中还包含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如本次“草本的?部队”部分就包含了诸如“君?佐使”、“引经报使”、“??反、?九畏”以及“道地药材”等中国?特有的智慧结晶。

线上讲座现场

我们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技术学科,涵盖了天文地理、历法音律、医农物候、建筑水利、灾害预测等等多种学科,是一个互通互证的自洽的体系。这个体系以中国传统的思维逻辑作为基础,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指导,是有别于西方自然科学体系的另一个系统。

在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今天,中医药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确定的疗效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也可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尽到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用书

《本草纲目》金陵版排印本(全三册)

李时珍著

.00元

人民卫生出版社

扫码立购

《本草纲目》

关于“青衿书苑”

“青衿书苑”是由上海学生阅读联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图书有限公司承办,依托文教结合机制,通过举办主题讲座、阅读互动、图书推荐等高品质阅读与交流活动,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提高青少年的阅读素养,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推动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活动平台。

恭候您的光临,我们在这里哦~

记得分享、点赞、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xz/1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