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抗癌日以毒攻毒法
朴老认为,肺癌治疗应把握扶正培本的主线,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做好攻与补的平衡。即扶正为先,祛邪相辅,扶正是根本,祛邪是目的,“扶正之中寓有祛邪”“祛邪之中意在扶正”。 以毒攻毒法在肿瘤中的应用 朴老认为,肿瘤发生的条件是正气亏虚,癌毒是产生肿瘤的关键因素。对于癌毒的论述,古代医家多有记载,然而均未明确提出“癌毒”的概念,而统称之为“毒邪”。如《中藏经》认为:“痈疡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之不流而生矣,非独营卫壅塞而发者也。”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癌毒”的概念越来越受到认可,并且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有的学者认为癌毒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一种特异性致病因子,属毒邪之一,是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对人体有明显伤害性的病邪,具有增生性、浸润性、复发性、流注性等特性。有的学者则结合中西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把癌毒定义为“已经形成和不断新生的癌细胞或以癌细胞为主体形成的积块”,并认为癌毒是恶性肿瘤产生病机的核心,癌毒及其产生的病理性代谢产物通过血液、淋巴液的循环扩散到全身,致使整体功能失调,继而耗伤正气,并与气、血、痰、热等纠结在一起,进一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癌毒一旦形成就具有迅速生长、扩散和流注等特性,必须及时采取以毒攻毒的手段,最大限度地消灭癌毒。 历代医家及民间流传许多治疗癌症的方法及药物大多以攻毒为目的。毒陷邪深,非攻不克,常用一些有毒之品,性峻力猛,即所谓“以毒攻毒”之法。对于以毒攻毒,中医文献多有记载,如《内经》《肘后方》等均有所提及。癌症应用解毒药,较早见于宋代东轩居士的《卫济宝书·痈疽五发篇》:“一曰癌,癌疾初发者却无头绪,只是肉热痛。过一七或二七,忽然紫赤微肿,渐不疼痛,逸迹软熟紫赤色,只是不破。宜下大车螯散取之。然后服排脓、败毒、托里、内补等散。破后用瘾香膏贴之。五积丸散,疏风和气。”其中提到应用败毒之剂以治癌疾。其后又曰:“痈疽之疾,如山源之水,一夕暴涨,非决其要会,支之大渠,使杀其势,则横潦为灾。猛烈之疾,以猛烈之药,此所谓以毒攻毒也。”在古代,肿瘤多属“疡医”范畴,故治法记载以外科医书居多。如《外科精要》中的血竭膏由露蜂房、黄丹等有毒之品组成,方后注云“血竭膏,取其以毒攻毒也”;陈实功《外科正宗》中的蟾酥丸使用了轻粉、雄黄、蟾酥等剧毒中药,而且以口服为主,方后注云“真有回生之功,乃恶症中至宝丹也”;顾世澄《疡医大全》中的神化丹,治疗一切无名肿毒,初起服之立消,“以毒攻毒,削坚导滞如神”。 目前对有毒中药的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对癌细胞的直接抑制杀伤、诱导凋亡、诱导分化及抗血管生成等途径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临床常用的解毒抗癌药物有斑蝥、蟾酥、白砒石、白降丹、轻粉、红粉、樟丹、硇砂、硫黄、雄黄、绿矾、守宫、蟾蜍、金钱蛇、蜈蚣、全蝎、蜂房、黄药子、龙葵、急性子、半枝莲、白屈菜、山慈菇、天葵子、土贝母、狼毒等。朴老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比较谨慎,中病即止,长期服用需警惕损伤肝肾功能。 附:肺癌病案 杨某,女,73岁。 初诊:年11月7日。 阵发性呛咳1个月余。 年9月12日患者感冒后出现咳嗽,服药1周无效,于年9月20医院行胸部CR检查,结果:左上肺叶肿物,大小3cm×3.5cm。查胸部CT,示:左肺上叶后段40mm×39mm肿物,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者17mm×13mm。痰涂片找到癌细胞,分型不详。患者年龄大,拒绝进一步检查,放弃手术、放化疗,遂就诊于我院。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CEA)19.5ng/mL。 患有高血压20年,2型糖尿病8年,均服药控制。无吸烟史。 阵发性呛咳,夜间与晨起尤甚,口干痰黏,胸闷乏力,精神稍差,眠差多梦,二便调。舌质略暗,少津,苔薄黄,脉弦细。 肺癌(T2N2M0)。 肺积(气阴两虚,痰毒胶结)。 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消积。 半枝莲15g白英12g莪术9g僵蚕12g薏苡仁12g全瓜蒌12g夏枯草12g白术15g太子参15g土茯苓12g黄芪30g甘草6g炒麦芽12g炒谷芽12g 30剂,每日1剂,水煎服。 软坚消瘤片、西黄解毒胶囊。 二诊:年12月5日。咳嗽明显减轻,惟痰中带血丝,偶感乏力,头部烘热感,余症同前。舌质暗红,少津,脉弦滑。 阴虚火旺,毒损肺络。 半枝莲15g白英12g莪术9g僵蚕12g薏苡仁12g全瓜蒌12g夏枯草12g白术15g太子参15g土茯苓12g黄芪30g甘草6g知母10g枳壳5g山药12g仙鹤草15g炒三仙各30g 15剂,每日1剂,水煎服。 同前。 三诊:年1月2日。患者自述乏力改善,仍咯吐少量黏痰,未见血丝,偶感胸闷胸痛,咽干咽痛,纳可,二便调。 解毒抗癌为主,兼以养正。 半枝莲15g白英12g僵蚕12g全蝎3g蜈蚣3条黄芪30g白术15g玄参15g沙参12g炒三仙各15g甘草6g 30剂,日1剂,水煎服。 同前。 四诊:患者在上方基础上稍做加减,坚持服药。年5月8日在中医院复查,CEA:25.6ng/mL。出现胸闷咳嗽,嗜睡乏力,心慌气短,口干,二便调,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略涩。ECG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率98次/分。复查胸片病灶稳定。 痰毒阻络,心气亏虚。 解毒化痰,益气养心。 桔梗9g杏仁9g沙参9g麦冬9g白术15g芡实10g山药10g枳壳12g黄芪30g太子参12g陈皮9g莪术9g夏枯草12g炒三仙各30g肉桂5g甘草6g法半夏9g 15剂,水煎服。 同前。 住院期间服上方,配合康莱特、榄香烯静脉滴注,未行放化疗。2个月后咳嗽消失,病情稳定,带药出院。后以益气养阴、化痰通络、解毒软坚为法,坚持服用中药1年余,病情稳定,后失访。 分析 该患者年事已高,放弃手术及放化疗而选择中医药治疗。患者诊断明确,辨病为肺癌(肺积),辨证属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本,毒瘀痰结为标,治当标本兼顾,予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结、解毒消积之剂。方中以参、芪、术、苡仁扶正,夏枯草、僵蚕、莪术、瓜蒌软坚通络,加半枝莲、白英、土茯苓清热解毒以消积,炒麦芽、炒谷芽健脾消食,以顾护后天之本,使土旺金生。随着患者病情的变化,灵活调整扶正与祛邪的侧重点,随证加减。如在二诊、三诊时患者体力恢复尚可,遂逐渐重用解毒通络之品以控制瘤体;四诊时患者虚证较为明显,在处方中则仍以健脾益肾扶正为主。此乃治病求本,因而获良效。 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身体一般状况差,往往不能耐受手术、放化疗等创伤大的治疗。如果强用放化疗,可能会导致正气大虚,加速疾病的进展,此时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时机。本例病案说明,单纯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癌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费用低廉,经济性较好。 体会 朴老认为,肺癌以肺之正气虚及气阴虚为发病的内因,随着毒邪日盛,正邪交争,气阴愈伤,因此气阴虚多贯穿肺癌病程的始终。 对于肺癌的治疗应以祛邪为主还是以扶正为主,争论较多。朴老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有形积聚已成,独以祛邪多难以获效,譬如化疗药物,其性猛烈,类抗癌祛邪之中药,亦难以获效,所以肺癌的治疗不能单以祛邪为主。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早期研究以猛恶之攻邪药物为主,单用之多难以获效。随着对肺癌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以扶正培本为主要治则的方法逐渐获得大家的认可,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得到众多研究的支持。 朴老认为,肺癌治疗应把握扶正培本的主线,在扶正培本的基础上做好攻与补的平衡。即扶正为先,祛邪相辅,扶正是根本,祛邪是目的,“扶正之中寓有祛邪”“祛邪之中意在扶正”。攻补之间要根据病情发展把握平衡,《景岳全书》谓:“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盖缓之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所急在积,速攻可也。”《医宗金鉴·治诸积大法》中载:“形虚病盛先扶正,形证俱实去病急,大积大聚衰其半,须知养正积自除。” 本文内容选自《朴炳奎肿瘤扶正培本学术思想传承》,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往期回顾 1.意有千意,理只一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合集 2.印会河|拳石之积,可起泰山 3.跨界中医|乾坤有六个孩子 4.火针疗法的历史源流 5.细菌中的贵族、群众、流氓 6.医院|主动脉瓣狭窄诊断规范 7.当医学遇上美术|膀胱镜活检术 8.菊花出国记 9.青囊|武之望:把背疮移到小腿上 10.青囊|曹颖甫的传奇一生 购买本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xz/7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各种皮肤病及偏方大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