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科普脾胃病调治用膏方,独具特色疗
防治结合立足于补 脾胃病的治疗中十分强调预防为主。正如《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里的“治未病”就是在还没有发病的时段,先抓预防,一旦发现已经得病,及早进行治疗,以阻断疾病的发展。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外邪侵袭、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造成。运用膏方调治正是根据病人的不同发病原因,结合患者的体质禀赋、气血阴阳的盛衰、脏腑功能的虚实强弱,而制定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诊疗方案。通过辨证,精选相应的治病和调补药物,组成大型的复方汤剂,希望通过较长时间的缓慢图治,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条达,脏腑功能协调,达到疾病的痊愈的目的,并提高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防治结合,立足于补,做到既能补虚,又能疗疾。 顾护胃气调气为先 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药饵全赖脾胃以运化精微。脾主运化,宜升则健,胃主受纳,宜降则和,两者一升一降共同承担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在膏方施治时特别重视顾护胃气,注意脾胃升降之平衡;如处方中使用生地黄、熟地黄、制首乌、枸杞子、阿胶等滋腻填精之品时,多配以砂仁、白豆蔻、焦山楂、六曲、鸡内金、谷芽、麦芽等药物消导助运的药物,使滋而不腻;在运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等补气药物时,亦佐以陈皮、佛手、枳壳等理气和胃之品,使补而不滞。 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为刚脏,性喜条达,主疏泄,肝脏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升降有序,化源通达。脾气升则肝肾之气随之而上升,胃气降则心肺之气随之而降,脾升胃降功能协调,则全身之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才能正常。调畅脾胃气机应贯穿始终。临证时多取“土得木而达之”之意,即于健脾药中加入理气行滞之品,选用佛手、梅花、香附、郁金、香橼、川楝子、柴胡等药性平和之品疏肝和胃以运脾。 切中病机病证结合 在具体制定膏方的过程中能够从患者复杂的症状中,层层分析,抓主要矛盾,切中病机,不但善治其标,而且长于对疾病之根本的调理,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临证时又强调整体辨证,不拘泥于一病一证,常可由一及二,兼顾诸证。在脾胃病的诊治中重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如根据现代医学的胃镜及病理结果,在辨证的基础上,针对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等胃癌前病变的病人,酌情加用白英、龙葵、白花蛇舌草、蛇莓、芙蓉叶、藤梨根、山慈菇等清热解毒散结之品,常常获得奇效。 相关链接: 消化科膏方专家团队介绍 慢性胃炎的膏方调治 岳阳膏方预约全攻略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官方北京中科医院白癜风医院杭州哪家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yl/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