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不孕治验三例哈荔田
明德初心 医案分享 出处:《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中医诊断:脾肾阳虚型不孕西医诊断:“原发性不孕”于某,女,29岁,已婚 初诊:年4月10日。 主诉及病史:婚后4年未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间或有块。经前两乳作胀,腰酸小腹冷痛,素日食少便稀,小溲清长,四末不温,下肢畏寒,体倦乏力,白带量多、质稀,小腹阵痛,关节疼痛。诊查:妇科检查,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前位,子宫发育略小,输卵管通畅。曾连续2个月测基础体温,均为单相型,经前刮宫检查为增殖期宫内膜,诊为“无排卵性月经”、“原发性不孕”。 辩证:证属脾肾阳虚,寒湿阻胞,肝郁血滞。 治法:拟温补脾肾,散寒通络为法 金狗脊(去毛)15g桑寄生15g炙黄芪15g 广仙茅15g巴戟天15g云茯苓12g 仙灵脾12g炒白术9g海桐皮12g 威灵仙9g川茜草9g香附草9g 油肉桂4.5g5剂另配服加减暖宫丸,每日1剂。 4月18日。药后腰痛、关节痛均减,白带已少,食纳略增。惟仍少腹胀痛,大便不实,脘痛,偶或泛恶。仍守前法,兼予和胃,养血通经。 仙灵脾12g巴戟天12g覆盆子12g 石楠叶12g全当归15g大熟地12g 太子参15g炒白术9g清半夏9g 广仙茅9g香附米9g广陈皮6g 刘寄奴12g浄苏木6g 5剂另配服加减暖宫丸,每日1剂。 4月26日。今晨月事如期而至,量少色淡红,腰酸腹痛,大便稀薄,日一二行。此经血下趋,肝水失滋,乘侮脾土,再拟温补脾肾,养血调经为治 巴戟天15g补骨脂15g覆盆子15g 淫羊藿15g菟丝子12g怀山药12g 炒白术9g桑寄生12g金狗脊(去毛)12g 广仙茅9g香附米9g泽兰叶9g 粉甘草6g4剂 5月2日。带经6天而止,量中等色可,仍有血块,腰酸腹痛诸症均较前为轻。按嗣续之事,非指日可待,拟用丸剂缓调,俾月事正常,则孕育可望。 予金匮肾气丸、得生丹各20剂,每日各1剂,上、下午分服,白开水送下。 5月20日。近日腰酸腹坠,少腹隐痛,两乳微胀,此经汛欲潮之征。脉弦滑,舌淡红,苔薄白,拟补肾养血,理气调经,稍佐益气,因势利导。 桑寄生15g金狗脊(去毛)15g川续断12g 巴戟天12g全当归9g杭白芍9g 野党参12g香附米9g川芎片6g 醋青皮4.5g三棱9g莪术9g 穿山甲4.5g制乳没各4.5g6剂 上方药服4剂,月事来潮,此次周期28天,色量均可,嘱经后仍服丸药同前,经期即服五诊方药3~5剂。调理数月,基础体温呈双相型,于年2月13日复诊时,月经已五旬未至,口淡无味,喜酸厌油,此乃孕育佳兆,嘱做妊娠试验,果为阳性,遂予益肾保胎、理气和胃之剂,调理月余停药。年10月娩一婴儿,母子均安。 本例西医诊为无排卵性月经、原发性不孕,证属脾肾阳虚,化源不足,寒凝胞宫,经脉不畅,故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腰酸腹痛,肢冷畏寒,白带清稀,便溏溲清诸症。方用狗脊、仙茅、仙灵脾、巴戟、覆盆子、肉桂等温肾散寒,补肾填精;归、芍、寄生、熟地、石楠叶等滋补肝肾,养血调经;参、芪、术、苓、山药等健脾益气,以滋化源。使肾阳得温,精血得养,则系胞有力,冲任旺盛;脾运健旺则气血自充,血海得盈。兼以柴胡、香附、寄奴、茜草、泽兰等理气活血、疏利经脉,使气血畅行则月经自调。此后经期服汤剂,补脾肾、和气血,补而兼疏;平时服九剂,温肾阳,调经血,生中有化。使冲任通盛,月事循常,则必能孕育矣。 王某,女,32岁,已婚。 初诊:年7月13日 主诉及病史:婚后7年,迄今未孕。素日经期延后,量中等而色暗,常夹血块,经前两乳作胀,头晕泛恶,末次月经在年6月24日。刻诊少腹胀痛不欲按,带下色黄,粘浊臭秽,头疼,胁肋苦胀,日晡低热,西医诊为“原发性不孕”、“双侧输卵管粘连”。诊查:按脉沉弦,舌暗,苔黄略腻。 辨证:证属气滯血瘀,湿热蕴结。 治法:拟理气化瘀、清解湿毒为治。 醋柴胡6g香附米9g川郁金4.5g 香白芷4.5g嫩紫苏4.5g紫丹参15g 三棱9g莪术9g赤芍药9g 制乳没各2g穿山甲6g干虎杖9g 败酱草15g山慈菇12g5剂 7月19日。药后胁腹胀痛减轻,带下已少,头疼泛恶已除。 已获效机,原法更进,前方去紫苏、山慈菇,加当归、瓦楞子各9g,以赤芍易白芍,6剂。 药后月经按期而至,色量均可,血块减少,经前亦未见乳胀腹痛等症。拟丸剂缓调,予小金丹、道遥丸、得生丹各1剂,每日早、中、晚分次白水送下,连服20天。并嘱下次经前1周服诊方药3~6剂,经后仍服上述丸剂。调理10个月,又经妇科检查:“双侧输卵管已通畅”,后即受孕。 本例经期延后,色紫夹块,经前乳胁作胀,少腹隐痛,乃气滞不舒、经脉瘀阻之象:头晕泛恶、日晡低烧、带下黄臭乃湿蕴化热,熏蒸胃府,清阳不升,结于下焦,损及带脉所致。方用柴胡、香附、制乳没等理气止痛;郁金、丹参、三棱、莪术、赤芍、山甲、瓦楞子等活血化瘀;败酱、虎杖、山慈菇等清热解毒,化湿止带;佐以紫苏理气和中;白芷辛香透窍,遂使诸症递减,月事如期来潮。二诊加当归、白芍养血调经,并以丸剂缓图其本,终得摄精受孕。 孙某,女,28岁,已婚 初诊:年5月4日。 主诉及病史:婚后3年未孕。既往月事如常,年患“甲状腺功能亢进”后,即出现月经不调,经用中西药治疗,虽心悸失眠、手颤自汗烦热诸症已基本缓解,但月事仍不循常。妇科检查,谓子宫发育偏小,余无异常诊查:刻诊颈部粗大,可触及肿大之甲状腺,时感憨气,面部烘热,腰酸乏力,带下粘稠,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末次月经在3月23日,脉弦细略数,舌红苔薄腻。 辨证:此湿浊凝滞,结而成痰,病延日久,阴分已亏。 治法:拟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并益肾阴为法 山慈菇30g黄药子15g海藻9g 昆布9g穿山甲9g石楠叶12g 女贞子12g旱莲草9g 上药共研极细末,每天早、晚各服3g,红糖水冲服。 另用蛇床子12g,黄柏6g,吴萸3g,布包泡水,坐浴熏洗,每日2次。 上药共续服6剂,连服两剂停一段再服,颈部已无明显粗大,甲状腺仅可触及,食眠显见好转,面热腰酸已解。月经分别于年1月8日、2月10日来潮,色量尚可,经前略有腹痛。嘱仍服上药,改为每日上午服1次,临睡加服八宝坤顺丹1剂。半年后复诊,已怀孕3个月。 《内经》谓:“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本例初时月经正常,患甲亢后遂致月事乖常,婚后不孕。肖慎斋《女科经纶》曰:“先因病而后经不调者,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患者颈粗慜气,甲状腺大,带下粘稠,面热腰酸,乃痰热互结,阻碍气道,湿热下注,损及肾阴所致。方用山慈菇、黄药子解毒消肿,兼治带下;海藻、昆布清热消痰,软坚散结;穿山甲破血化瘀,通经活络;又以石楠叶、女贞子、旱莲草补肾益精,滋水涵木。因其病延既久,难期速效,故以散剂缓缓图功,以冀收经调而孕之效。 本文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点击阅读原文,进行留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yl/4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小郎中学医记第六十三章半边莲白花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