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龙门阵十二摆摆育儿,中医不是慢郎中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娃娃生病了,一家子,尤其是妈妈们都焦急得不行,恨不得娃娃马上好转,这份心情我也深有体会。虽然我现在才刚有娃娃,但我跟儿科病打交道比较多,理解父母这种恨不得吃了药马上就好的迫切心态。还记得前年8月份,有一次受凉了,当天没有任何症状,第二天开始有点喷嚏之类的,到第三天开始发烧。当时我一个人住,没人帮忙,只好先吃一些房间里备用的中成药(不常用西药)。但中成药对病情的准确度始终要差那么一点,而感冒发烧的难受和天气的炎热让我烦躁得不行,当时也是这样的心情,一天之内把房间里的感冒药都吃了个遍,为的就是能快点好,结果还是没好多少。也是偷懒,直到第二天才去上班的门诊部拿中药熬来吃才渐渐好起来。所以妈妈们焦急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在此我顺便还是要谈下中西医治疗的优缺点。 在大家刻板印象里,中医都是慢郎中,很多中医师都爱说:别急,慢慢来。其实我自己都这样对病人说过。但我还是要说,其实中医并不慢。 首先,中医的历史很长,在这漫长的几千年里,我们的祖先遇到过无数的急症,他们都处理过来了,并且把这宝贵的经验记载传承下来了,所以我们这些后辈在面对急症的时候是有参考的。有人会说,这几千年了,病都不一样,怎么可以参考呢?我想说,这位朋友说得很对,比如有些感冒病毒,是变异得非常快的,以至于我们现在还无法研制出相应的疫苗,别说几千年前的感冒病毒,就算十年前的感冒病毒跟现在也很可能不一样了。 那为什么我说可以参考呢?这就是跟西医治疗不同的一点,中医不重视病!中医更重视的是证,即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获得病情资料再进行分析后得出的证! 证是什么呢?证是当前病情的主要矛盾!比如常见的胃肠道感冒,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一种叫“柯萨奇”的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在症状表现上有胃胀、腹痛、呕吐、腹泻,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严重时会导致肌体脱水、体内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同时可能还有发烧,身痛,鼻涕等等。从以上症状进行分析,这是寒湿导致的,那证就可以说是外感寒湿,寒气在体表引起发烧身痛等感冒症状,湿气侵入体内引起腹泻呕吐胃胀等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藿香正气散是很好用的,如果是一个单纯的外感寒湿,那基本上不超过3天就可以治愈。而西医的治疗方式主要以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用些抗病毒药和抗生素来针对病毒和细菌感染,有发烧再退烧,有腹泻就止泻等等。一般也要一周左右。这就看出来中医治疗急性病其实并不慢。 另外再跟大家说个例子,就上个月,有个朋友介绍了个病人,是个不到1岁的娃娃,已经发烧了3天了,而且三天都是高烧,这个发烧有一个规律,基本上是下午晚上高烧,早上低烧,家人还未给娃娃输液之类的西医治疗,只是在体温高的时候用了退烧药,用了就退下去,药效过了又升上去。我摸了脉之后觉得这不是感冒,是中医的湿温证,可以理解为湿热,但娃娃脉很虚,肌肉也非常的松弛,于是就开了个三香汤加了点黄芪、白术、益智仁,开了2副,第二天一早妈妈就给我说娃娃退烧了,我说稳妥起见把这两副药都吃掉。接下来几天也没发烧,可以认为是痊愈了,而且娃娃精神状态胃口等等都比较好。咸宁有个娃娃在我给他看了之后第二天又发烧了,我也按湿温治疗,也是2天就退烧了。从这几个例子也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发烧也是很快的。 为什么会这么快呢?就是我学习过湿温的理论,知道湿温病的发作规律和应对方法。我以前在成都,治疗发烧也是很拿手的,发烧是我擅长的疾病种类之一。中医治疗发烧不仅比西医快,而且远期疗效也比西医好多了。就前几天有个赣州的妈妈问我,她娃娃发烧输液,烧是退了,但是娃娃的体温很低,35度,放在被窝里都暖和不起来,我就觉得是输液多了,娃娃体内的水太多,吸收了人体的热量。这种情况并非第一次碰到,在成都的时候就遇到过一些。 上面说的是急症,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慢性病。总所周知,对于慢性病中医的疗效也是优于西医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得了慢性病,最好吃点中药调理调理。对于慢性病的发病原因,西医基本上是找不到的,教科书都说90%的疾病是找不到原因的,所以西医届有句话就说:“ToCureSometimes,ToRelieveOften,ToComfortAlways”,翻译过来就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所以西医的治疗基本上是对症治疗,这个症是症状的症,就是控制症状,不是中医的对证治疗。这是两个医学的最本质的区别。中医把哲学引入医学,而哲学是能解决这个世界本源问题的,所以中医是能治本的,但这个本的描述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型的,跟现代人接受的自然科学教育不同,所以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其实西医也非常强调治本,但因为很多别的原因导致只有少数的病能治本。 (编者注:关于中医治本,此处语焉不详,或有待商榷,请参看中医龙门阵十一 摆一摆“西医治标,中医治本”。) 中医对于慢性病的治疗,就跟上文在急症里说的,也不重视病,还是从证这个角度治疗的。最典型的比如癌症,西医的治疗方式是放疗化疗,这里不谈手术,个人认为手术不分中西医。中医治疗癌症,就不能眼里只有癌细胞了,不少医生看到是癌症,就什么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等据说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好一点的就用红花,蜈蚣,鳖甲等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因为肿瘤癌症在中医看了就是一个包块,就是癥瘕积聚,用活血化瘀和软坚散结方法消包块,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用。其实这两种方式,就是(只管病不看人)西医治法和错误的中医治法,是眼里只有癌症的治法。正确的中医治法应该是眼里要有病人,要把病人当做一个整体来治疗,而不是只看到肿瘤包块。还是要辩证论治,把癌症的整个治疗过程分成一个一个的证,一步一步地分析当前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只看到肿瘤癌症,因为很多时候主要矛盾并不是癌细胞本身。 比如我曾治疗一个白血病的病人,花了好几个月来健脾除湿,然后根据病人的表现,才发觉到疾病是进入到了需要化包块的阶段。当然在健脾除湿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波折,比如中秋的时候家庭聚会,她喝了点红酒,病情就又倒退了。还有次是吃东西过多,积食伤了脾胃,就又健脾消食。就比如后面这次来说,她的主要矛盾就变成了脾虚积食,证就是脾虚积食,而健脾除湿阶段的主要矛盾是脾虚湿气重,在健脾除湿阶段结束之后,主要矛盾转为气血不畅,我才开始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当然这个过程也是要保持健脾的,但除湿就少了,毕竟不是以湿气重为主要矛盾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病人还是比较平稳的,各个指标虽然偏低,但还是在正常范围之内。插一句话,就是我觉得中医不怕检查,有些中医师不看检查,也叫病人不去做检查,这个也不太对,因为整个情况好转了之后,指标也会跟着好转。但大部分检查对于中医的意义确实不是很大。有些病很难治,比如糖尿病,就算吃了很久的中药,血糖依然可能不会回复到正常,这个也得承认,也许再配点降糖药就可以了。 我们再回到这个白血病人上,虽然整个过程中中医的疗效也不算非常好,但基本上还是能让病情稳定住,并且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另外再说一个胃腺肌瘤的例子,病人是第三次复发,前两次都是手术切除,医院不给做手术了,才来看中医,经过大半年的治疗,原先大约一个拳头大小的肿瘤缩小到手掌心大小,最后因为到了7、8月开始出现变化,此时是中医所谓的长夏季节,尤其成都的7、8月是非常潮湿的,而我给他的治疗也是基本上以健脾除湿为主的,进入7、8月之后,因为气候更加潮湿,病人的病情陡然加剧,原先都控制得比较好的,我就能感觉到控制不住,治疗一个多月后我感觉实在难控制,病人家属也觉得最近效果不好了,就去了华西。后来遇到这个病人的女儿,她告诉我说她爸爸在住院期间没有一丝痛苦,不像其他癌症病人到了晚期疼痛得无法控制,走得也很平静。我觉得我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虽然无法治愈,但是能控制病情,并且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从这个病例也可以看出两点,肿瘤的治疗不能只看到肿瘤,而是应该把病人当做一个人来对待,要分析当前的主要矛盾,针对主要矛盾治疗。比如我一直在健脾除湿,效果也不错,但到了气候潮湿的时候病情突然加重,反应出虽然是肿瘤,但湿气仍然是主要矛盾。再说,中医的对于慢性病的疗效也是不错的,甚至略优于西医。当然肿瘤癌症不能代表所有的慢性病,但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他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中医也是能取得不错的疗效,我也治疗过,最近就在治一个高血压病人,还是个年轻人,虽然血压还没降下来,但整体情况在好转,而且他在我这里才看到第三次,我相信如果他坚持治疗,血压是可以降下来的。 前面都是在讲中医的好处和西医的不足,但还是要讲讲中医的不足和西医的长处。西医对局部的情况认识非常清晰,这是中医达不到的,中医长在整体认识,但对局部情况的认识有时候很模糊,只能寄希望于整体情况好转后再局部好转,当然这样的方法,我个人认为也是不错的,因为整体情况好转了,局部的好转是很快的。正因为西医长于对局部的认识,所以谈不上治本,但对局部的治疗,或者症状的治疗效果确实很好。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心脏病的,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但在给他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在加入西药后,他的脉搏会变得很好,停掉西药脉搏就会变差。虽然在吃中药的过程中,整体情况包括脉搏是在好转,但如果没加入西药,脉搏要比吃了西药的时候要差不少。在他只吃西药的时候,虽然心脏病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其他情况并不好,比如很容易头晕,失眠,体力差,血压低等等,而吃了中药后这些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西医还有个非常好的东西,就是疫苗,虽然疫苗最早起源于中国,但西医将它发扬光大了,疫苗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它能彻底地解决一些疾病,比如天花,就彻底地消灭了。另外一个中医的不足就是吃药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传统中药饮片需要熬,而且口味比较差,这极大地阻碍了中医的普及,不如西药方便,所以衷心希望药剂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欢迎同行批评指正交流,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号立场。希望对从业与爱好中医的朋友能有所帮助启发。 拓展阅读 传说:育儿经里蕴治道辩证看待中西医治疗癌症,别争论中西医哪个更行了!活下去是关键! ?END? 版权声明及投稿须知 本文授权转载于徐升博士谈中医,著作权属于原作者,特表感谢,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们分享此文目的仅在于传播和学习研究,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编辑:逍遥游 欢迎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yx/6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种中药功效表格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