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元璋到拜登,流传多年的沈氏温胆
。 沈氏温胆汤 温胆汤(原方) 生姜半夏茯苓陈皮 竹茹枳实甘草 温胆汤始载于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篇中,“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为安神方剂。后市增入茯苓并扩大其主治范围,如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景岳全书》均主治“气郁生涎”,开始转成治痰方剂。至自清《成方便读》主治“胆虚痰扰”,正式成为治疗痰浊的主方。 经陈言的化裁,将《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原方,减少生姜用量,增入茯苓1味,后人又加入大枣,组成现今治痰浊的“温胆汤”。其中温药3味(半夏、陈皮、生姜),凉药1味(竹茹),平药3味(茯苓、甘草、大枣),总以辛温组方。寒热并用,辛温而不热,清热而不寒,祛痰而不燥,健脾而不腻。全方性平气和,由原方的温复胆气扩大为温顺胆气,和胃祛痰,清净胆腑。由原方主治虚烦不得眠扩大为治痰浊证的主方。 近用“温胆汤”治痰浊化热证常能获效。要掌握6个主证: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纳呆。其中尤以苔腻为要,可以“一锤定音”,所谓“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具。”应用时还宜加减: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排除,为佐使药。温胆汤仅用此4味为基础药。方中半夏虽可化湿祛痰,但因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生姜虽能祛痰,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痰浊化热;炙草味甘,大枣滋腻,均不利痰浊之祛,故此4味均删除不用。痰浊最易闭窍,为利于祛痰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畅行气血的郁金,这样祛痰主方温胆汤就由 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6味组成。(沈氏温胆汤) 加减 1.热痰粘稠-葶苈子、黄芩、鱼腥草、胆星、天竺黄、竹沥水。 2.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细心、法夏。 3.顽痰不化-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海藻、莱菔子。 4精神分裂症-大黄、青礞石、草决明、桃仁、生栀子。 5.癌症-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鹤草、生苡仁、丹参、三七粉。 6.神衰失眠-炒枣仁、夜交藤、黄连、肉桂、合欢皮、知母、川芎。 7.眩晕耳鸣-泽泻、炒白术、蝉衣、阿胶珠、白菊花、天麻。 8.原发性高血压-钩藤、莱菔子、泽泻、海藻、夏枯草、生石决明。 9.冠心病-全瓜蒌、薤白、丹参、葛根、苏木、红花。 10.胃肠证-木香、砂仁、公英、连翘、焦三仙、生内金。 精神分裂症,加制川军和礞石,甚至可以用生大黄来通便,精神分裂症通便症状就能缓解,但是必须要中病即止,长时间服用病人会伤正,甚至于会引起不良的后果;神经衰弱,这和精神分裂是两个病,一个精神病,一个神经病,加炒枣仁和夜交藤,都用30g;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加泽泻和白术,高血压再加莱菔子、生石决明;冠心病加全瓜蒌和葛根;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低热加青蒿和银柴胡,青蒿必须得后下,用15g;更年期综合征加蛇床子和泽兰;尿毒症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妇女病调经,加鸡血藤和香附;良性肿瘤加山慈菇和浙贝;恶性肿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必须用30g,这就是温胆汤的10个加味。 临床注意要点 辨痰的要害不在颜色,在它的质量。常规来讲,黄痰主热;白痰主寒,其实不对,粘稠甭管是白是黄都是热痰,稀痰甭管白和黄都是寒痰,用质量来区分寒热。热痰要加葶苈子、天竺黄;寒痰要加白芥子、法半夏。这是我们所谓的有形的痰,就是咯出来的痰。肺为贮痰之器,看见的痰,是有形的痰或者叫狭义的痰。假如顽痰,苔腻,退不了的叫顽痰,可加三个石头和海藻,三个石头: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 临床还有一个容易忽视的就是痰瘀互结。这个我都能祛痰呀,从痰来治,想到的就是没有瘀,舌质不紫,舌下静脉不怒张,也是加上化瘀的药,提高疗效,即祛瘀又化痰。化瘀药有两个好药,最常用的就是丹参,30g的丹参;另外一个药就是内科大夫很怕的药水蛭,其实水蛭没有毒,,水蛭是双向的,这样就明显的提高疗效了。 1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痰淤导致的冠心病和高血压变的越来越多,很多医生想当然用补虚,祛瘀血的法子去治疗,疗效肯定不好,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病人,先看舌苔,如果厚腻,一定要记得祛痰,要不然其他药进去脾胃里面它消化吸收也不好,影响疗效 2、降压先除苔腻,钩藤易茵陈再加三石意在去苔腻。山楂既化瘀又消痰系重要之佐。茵陈、海藻、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这是化顽痰化苔腻的主要的药,山楂是个重要的辅助。 3、痰瘀之患,莱菔子、丹参是有效药对,莱菔子配海藻又是治疗痰浊眩晕的必投药对。尤能降舒张压。 4、降压也须通腑,草决明既降压又通腑。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都要给邪以出路 5、夏枯草平肝可降压,又利于和胃祛痰, 欢迎大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jg/6035.html
- 上一篇文章: 抗癌中草药白芥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