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秘方专治痛风的神奇秘方
痛风患者都知道日常饮食少吃荤,多吃素,于是许多病人就单纯地理解为:少吃肉多吃菜。但实际上,许多蔬菜对痛风病人来讲也不宜多吃,比如高嘌呤食物。豆苗、黄豆芽、绿豆芽、菜花、香菇,这几种蔬菜中每克含嘌呤高达~毫克,属于高嘌呤食物,其嘌呤的含量与带鱼、鸡汤、肉汤、鸭汤、乌鱼、动物肝、肾等相仿,而高于虾、蟹鸡肉、猪肉、牛羊肉、豆类和豆制品等。 ↓《方1.》↓ 原料:萝卜克,植物油30克,粳米30克。 制法:将萝卜切丝,放入油锅煸熟后加水毫升,加入粳米同煮至粥熟,稍入食盐及味精即可。 用法:宜经常食。 功效:适用于痛风发作时。 ↓《方2.》↓ 原料:栗子粉30克,糯米50克,水毫升。 制法:将上述原料同煮至粥熟后服用。 用法:可经常食用。 功效:适用于痛风未发作者。 ↓《方3.》↓ 五倍子叶 五倍子叶、桐油各适量。 五倍子叶捣烂,加桐油炒热。 布包揉身。 适用于痛风。 ↓《方4.》↓ 昆布海藻汤 昆布30g,海藻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浙贝10g,赤芍10g,太子参30g,茯苓13g,熟地12g,山药30g,仙灵脾(淫羊藿)30g。 水煎服,并服稀莶丸(成药),每日2次,每次10g。 痛风石沉积者。 《百病良方》 ↓《方5.》↓ 薏苡仁粥 薏苡仁30克精米30克,冰糖适量。 将薏苡仁和糯米洗净,一起放入砂锅,加水,文火煎煮成粥,加入冰糖再煮片刻即成。 温中利尿、除痹消肿,主治痛风之肌肉抽搐 ↓《方6.》↓ 薏苡仁粥 原料包括川牛膝、苍术、生石膏、薏苡仁等,以薏苡仁为主,用瓦罐熬粥,以此粥当饭食用,一日一次。 ↓《方7.》↓ 蒲公英粳米粥 鲜蒲公英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鲜蒲公英连根,洗净切细,用水煎取浓汁毫升,加入粳米煮粥,用冰糖调味。 每日2次,温服,3~5日为1个疗程。 清热解毒。适用于湿热壅遏型痛风。 ↓《方8.》↓ 椒叶止痛丸 花椒皮克,嫩松叶、柏叶各克 上几味炒后研末,炼蜜为丸,重3克。 祛风、通络、止痛,主治痛风(症见关节疼痛,红肿灼热,活动不利)。 治疗痛风的10张秘方1痛风灵汤组成:黄柏12g,苍术12g,牛膝12g,薏苡仁12g,萆薢12g,忍冬藤15g,山慈菇3g,延胡索9g,车前子12g,灯心草3g。 方解:痛风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急性剧痛和红肿反复发作、血尿酸增高、痛风石形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症。《类证治载·痛风》认为痛风是“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治宜清热利湿,舒筋止痛。本方是在清热祛湿的良方——四妙丸(《成方便读》)的基础上化裁而得。方中黄柏善祛下焦之湿热,为君药;苍术燥湿健脾,牛膝祛风湿且引药下行,薏苡仁利湿舒筋,共为臣药;佐以萆薢分清利湿,忍冬藤、山慈菇清热解毒,延胡索活血止痛。车前子、灯心草利尿排毒,为使药。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湿热内蕴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2清痹凉血汤组成:鸡角段(大青根)20g,臭牡丹20g,生地黄15g,玄参15g,黄柏10g,牡丹皮10g,知母10g,萆薢15g,桑枝15g,忍冬藤15g,土茯苓15g。 方解: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足、踝、腕等关节皮肤发红色暗、肿胀灼热,行走艰难,疼痛剧烈如虎啮之,昼轻夜重,身热烦渴,舌质红,苔薄黄而腻,脉弦数。本方用鸡角段、臭牡丹清热解毒,为君;生地黄、玄参、牡丹皮、黄柏、知母泻火凉血、活血化瘀,为臣;佐以忍冬藤、桑枝,取其藤枝通达脉络,祛风通络作用;土茯苓为使,既发挥其解毒渗湿、通利关节之药力,又取其降血尿酸的功用。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瘀阻证)。 用法:上方水煎服,水煎成ml,1日1剂,分2次服。 3治痛风方组成:制川乌(先煎)15g,制半夏10g,浙贝母10g,桂枝10g,白芍10g,薏苡仁30g,萆薢10g,土茯苓20g,川牛膝10g,秦艽15g,灸甘草10g。 加减法:关节肿胀明显者,加车前子15g,泽泻10g,防己10g;关节皮色潮红且皮温升高者,加知母6~10g,黄柏6~10g,忍冬藤20g;关节皮色晦暗者,加桃仁、红花各10g,丹参15g;疼痛剧烈者,加虎杖10g。 方解:本方立温通化痰、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为法。制川乌、制半夏、浙贝母温经散寒、化痰散结消肿、通络止痛为君。薏苡仁、萆薢、土茯苓利湿泄浊消肿为臣。佐以桂枝助川乌温经通络止痛;白芍养阴清热,防乌、桂之温燥;秦艽、川牛膝清热通络。灸甘草调和诸药,且能解药之毒性,为使。后期还可酌加健脾补肾之品以固疗效。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属痰湿痹阻证,兼湿热、血瘀者可随症加减服用。 用法:1日1剂,水煎,分2次服用,半个月为1个疗程。 4清利化瘀汤组成:防己12g,忍冬藤12g,薏苡仁20g,苍术12g,黄柏9g,怀牛膝9g,葛根12g,细辛3g,土茯苓9g,白术12g,当归9g,丹参9g,威灵仙12g,陈皮6g。 方解:《类证治裁·痛风》认为本病乃“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病”。治当清热利湿,散寒通络,消肿止痛。故方中以苍术、黄柏、薏苡仁、怀牛膝之四妙原方,收清热利湿、通利关节之功;更以防己、土茯苓加强祛湿消肿之力,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能温经散寒止痛;忍冬藤、威灵仙与当归、丹参相伍,既清利湿热,又祛瘀通络;白术健脾渗湿,葛根舒筋解痛,以利关节;陈皮行气理气。诸药相伍为用,则湿热能袪,寒郁能散,关节通利,肢痛大解。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5益气渗湿汤组成:黄芪30g,白术12g,苍术12g,防己12g,桑枝9g,忍冬藤9g,木瓜12g,牛膝12g,牡丹皮9g,秦艽9g,知母9g,红花6g,全蝎6g。 方解:《医学入门·痛风》认为痛风多因“血气虚劳,不营养关节腠理”而发,痛风日久,反复发作后,气血多虚弱无力,“病入骨髓,不移其处”,常见关节疼痛固定不移,皮肤紫黯,瘀结明显,治当益气健脾渗湿,兼通络活血止痛。方中重用黄芪与白术相须为君药,健运脾气,益气化湿;苍术、防己、忍冬藤渗湿利水消肿,为臣药;佐以桑枝、木瓜、牡丹皮、秦艽通络止痛,红花、全蝎活血散结,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化湿通络止痛之功。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缓解期。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6化湿止痛散组成:雷公藤20g,络石藤50g,土茯苓50g,大黄30g,栀子30g,威灵仙50g,萆薢50g,汉防己50g,赤芍30g,地龙30g,乳香15g,没药15g,延胡索30g。 方解: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湿热毒邪蕴阻经脉,多见关节红肿热痛明显,治当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通络。方中以雷公藤、络石藤祛风除湿,通利关节,消肿止痛,为君。大黄、栀子活血祛瘀,清泄湿热,解毒排瘀,为臣。佐以土茯苓、萆薢、汉防己利湿祛浊,通络止痛;赤芍、地龙、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止痹痛。延胡索理气止痛,为使。诸药合参,共解湿热毒邪蕴阻诸症。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共研为细末,贮瓶备用。使用时取上药末适量,陈醋调成半糊状,外敷关节肿胀处,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每日1次,每次3~5小时。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7痛风合剂组成:白花蛇舌草15g,车前子10g,金钱草10g,两面针10g,薏苡仁20g,赤小豆10g,炒白术8g,茯苓15g,牛膝10g,黄柏8g,秦皮15g,蚕沙20g,威灵仙10g,甘草3g。 方解:痛风,中医称历节风,多因饮食膏粱厚味或形体肥胖致湿热内生,流注关节而致。本方中白术、茯苓、车前子、赤小豆健脾利湿;白花蛇舌草、黄柏、秦艽、两面针、金钱草、蚕沙清热解毒、祛风燥湿;牛膝、威灵仙补肝肾,行气血。全方共奏健脾利湿、清热解毒、滑利关节之功。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8黑豹子追风酒组成:绿仁黑豆、高粱酒。 方解:黑豆祛风燥湿、填精益髓,高粱酒行气活血通络,共奏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用法:绿仁黑豆1.5kg,用5kg高粱酒浸泡3个月后日常饮用,正常每日2次,每次50g,可以随个人酒量适当增减。 注意事项:禁止高盐饮食,禁食海鲜,提倡素食,适量运动排汗。 9加味活血汤组成:当归15g,赤芍15g,红花10g,牡丹皮12g,川芎9g,泽泻12g,郁金9g,木通12g,秦艽9g,威灵仙15g,防己12g,木瓜15g。 方解:痛风病情缠绵,经久不愈,浊毒入络,碍于血运;或劳伤关节、血气瘀滞,阻塞络脉,瘀血痹阻于肢体络脉关节,发为关节疼痛。患者面色晦暗,舌紫黯,脉弦涩。本方用当归、赤芍、红花、牡丹皮补血活血,川芎行气止痛,泽泻、郁金、木通消肿止痛,秦艽、威灵仙、防已、木瓜祛风湿止痛。诸药合奏活血祛瘀、利湿通络之功。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 用法:水煎服,1日1剂,2周为1个疗程。 10清热利湿汤组成:苍术9g,黄柏15g,茯苓9g,泽泻9g,白术9g,生地黄9g,牛膝15g,薏苡仁30g。 方解:此方为四妙散化裁而成,方中苍术辛苦而温,能燥湿健脾;黄柏性味苦寒,可清热燥湿;生地黄清热凉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薏苡仁健脾利湿,清热除痹;白术、茯苓、泽泻可补脾益气,利水渗湿泄热,以上诸药共成清热利湿之剂。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煎2次,分上下午服。 本文选自《南少林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丛书:南少林骨伤秘方验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和鸣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点击标题阅读:肝经锻炼,坚持做百病消!痛风最怕这种草,农村到处都是,这样吃再也不“痛”了!痛风,源于肾虚!养好肾,才是硬道理!现代风行的痛风,古人只用一个方就解决了大半问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tp/10208.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药中药知识茉莉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