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是厨房中常见的食物,食用生姜能驱寒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用处。但实际上,生姜除了可以祛寒,还有很多其他的妙用。它是蔬菜,也是药材,今天,小鹿就来给大家讲讲我们这味身边的中药——生姜。

#生姜

是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干燥的根茎就是干姜。宽泛来说,它的名字有很多:鲜姜、干姜、老姜、均姜、淡姜、干生姜、勾粒因、煨姜、炮姜、姜炭、黑姜、干姜炭等等。

生姜味辛,微温。归肺、脾经。入肺经,散风寒而发汗解表,温肺寒而化痰止咳,为治风寒感冒与咳嗽所常用。入脾经,善温中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兼解鱼蟹毒。生姜的主治病症包括以下几种:

治疗风寒表证。即多见于秋冬季节,患者发热恶寒、鼻塞头痛、流清涕等症状的风寒感冒,症状较轻的可服用生姜芫荽汤或生姜葱白汤。

治疗胃寒呕吐。生姜可温胃、散寒、止吐,轻微的呕吐可以喝生姜大枣汤。

治疗风寒客肺的咳嗽。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喘有痰,可以用生姜萝卜汤。

可解鱼蟹等食物中毒,及半夏及天南星等药物中毒。

开胃消食,促进食欲。生姜气味辛香,是常见的调味品,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食欲。它与红枣相配,还可促进饮食的消化吸收。

生姜

使用禁忌

本品辛温,所以阴虚内热及热盛者忌服。

另外,干姜燥热助火,孕妇忌服。

关于生姜的小故事一

神农氏命名生姜

相传,“生姜”是神农氏发现并命名的。一次,神农氏在山上采药,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吃什么药也不止痛,就这样他晕倒在一棵树下。等他慢慢苏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子青草,香气浓浓的,闻一闻,头不晕,胸也不闷了。原来是它的气味使自己苏醒过来的。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兜,拿出它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里咕噜咕噜地响,泄泻过后,身体全好了。他想这种草能够起死回生,我要给它取个好名字。因为神农姓姜,就把这尖叶草取名“生姜”。意思是它使自己起死回生,作用神奇。

关于生姜的小故事二

徐伯文解毒

宋代洪迈《夷坚志》记载徐文伯自幼师从其父,医术精湛,被宋明帝称为当时天下第一名医。宋明帝登基六年(公元年)春,明帝喉中长了个疮,疼痛不已,脓血不止,到后来,连水都咽不下去了。朝臣经过商议,决定请徐文伯来医治。徐文伯经望闻问切后,嘱使臣速送生姜三斤,告诉宋明帝:“您每天吃三次生姜,每次吃五两(16两为1斤)”使臣忙用清水洗净生姜用刀切成小片,明帝强咽生姜。生姜又辣又硬,吃生姜搞得明帝嗓子眼钻心地痛,泪流不止。明帝说:“徐文伯,你是想置朕于死地呀?还是纯心想看朕的笑话?”徐文伯说:“冤枉之极,末医岂敢和皇帝开玩笑?”吃完二斤生姜之后,明帝喉中脓血越来越少,当三斤生姜吃完,喉疾竟然全好,吃什么饭都无碍了。明帝问徐文伯生姜为什么有这般神效?

徐文伯解释道:“皇帝平时十分喜爱进食竹鸡(一种鸟,生活在江南丛林之中),而竹鸡最喜欢吃半夏,生半夏是有毒中药。这种鸡身上有半夏之毒,陛下吃下去,那半夏之毒必然留在食道、咽喉。服生姜正是解半夏之毒。”宋明帝听后甚喜,命使臣将祖传鸳鸯剑赐于徐文伯。据说,这把千年难得的古剑在战乱年代散落于民间,至今不知下落。

*文章来源:药圈网关于生姜,你是否又多了一些了解呢?其实我们生活中,甚至我们手边,经常有很多被忽视的中药材,利用得当,会受益不少!小鹿“你身边的中药”系列文章,接下来会定期更新,欢迎大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xz/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