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中略显略呈略有微有等描述,
本文内容来源于“国药探真”,经过作者王锡国授权,由药材帮整理、编辑、发布。 王锡国,中药世家,从事中医药工作三十余年以来,持续专注中药传统鉴别之法与尊古炮制之道。在中国中医药报发表专业文章多篇,编有《药店药师中药训练手册》等专业书籍。个人“国药探真”,欢迎朋友。 为了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由药材帮牵头,联合王锡国等炮制专家专门建立“药材帮-中药炮制·鉴定交流群”,系统分享“中药材产地加工、中药饮片炮制、中药材鉴定”理论知识与经验,欢迎相关方面专业人员加入。 入群请添加药材帮许光华 为何提此话题,因为我们曾为此打过“官司”。就是清半夏的“断面略呈角质样”及醋香附“微有醋香气”的问题。争议点是显不显角质,有没有醋味的问题。 药典中很多有“略显”“略呈”“略有”“微有”“微显”“微具”等的描述,比如:干姜片、西洋参的“略显粉性”: 甘草的“断面略显纤维性”;秦艽的“断面略显油性”等;山慈菇的断面“略呈角质”;丹参和黄芩栽培品、清半夏、珠子参等断面的“略呈角质样”;广藿香的“茎略呈方柱形”: 小茴香的“横切面略呈五边形”;天花粉、天葵子、西洋参木部的横切面“略呈放射状排列”;牛膝“略呈角质样而油润”;白鲜皮“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广地龙“略呈革质”: 威灵仙的木质部“略呈方形”;绵萆薢的质地“略呈海绵状”: 猪苓断面“略呈颗粒状”;石榴皮、白扁豆、栀子、鳖甲的外表面“略有光泽”;灯芯草、蜂房、粉萆薢的质地“略有弹性”;三棱的“嚼之微有麻辣感”;制天南星、制白附子、半夏制品(清、姜、法)的“口尝微有麻舌感”;黄芪的“嚼之微有豆腥味”;雄黄的“微有特异的臭气”;甘遂的“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三七的“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等。 更多的是一些炮制品,比如“微有酒香气”、“微有香气”、“微有醋香气”、“略有醋香气”、“略有焦斑”、“略有酒香气”、“略有姜辣气”、“略有焦香气”、这些“微”、“略”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区别?该怎样理解和判定?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特别在色泽和质地方面,更容易出现歧义。像清半夏的“断面略呈角质样”,有的理解为必须看到角质样,有的理解为不仔细看,角质不明显,或可以没有角质现象。像粉萆薢的“略有弹性”,根据手感的灵敏度,可以说有弹性,也可以无感觉,这和个体的感觉和药材的干湿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再如所谓的“微有醋香气”、“略有酒香气”等,因为都是经过炒制或者蒸制的,其气味极难闻到,炮制俞重,其气味俞轻。如果是以拌酒或拌醋后直接干燥的方法倒较易闻到其气味!至于“略呈”什么形状,必然是模糊的,不规则的某个样子。 其实,关于药典所描述的“略显”“略有”“微有”“微显”“微具”等的问题,笔者专注咨询了河南中医药大学的中药炮制学科带头人张振凌教授,国家中药饮片专委会的张世臣会长以及资深的炮制大师等,均言:其所有的“微”“略”“稍”等都是轻微不太明显的意思,或可有或可无,但还要根据材料代表性的区别,个体的感官差异。所谓的“显”“有”“具”“呈”等,都是语言文字上运用的不同,实际上很难区分其具体的区别。当然,“显”“呈”侧重于视觉效果,是用眼可以看到的现象,“有”“具”则是整体效果,既可以是看到的,也可以是闻到的或听到的和尝到的现象。 总之,凡描述用“微有”“略有”“稍有”“微呈”“略呈”“微显”“略显”等的词语,即使看(闻、尝、听)的到或看(闻、尝、听)不到,皆不可轻率的视为“不符合”。 1、相关文章推荐:药典规定,必须检验“黄曲霉毒素”的19种中药材药典规定,需检测的中药材品种汇总药典中,“显微鉴定特征”的中药材整理2、药材帮招募运营合伙人、运营助理,擅长内容策划、文案、美工、视频的朋友,请添加药材帮许光华,了解详情: “药材帮”,你了吗? 药材帮 一群致力于推动中药产业升级的新青年 许光华,药材帮发起人, 中国中药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中科医院曝光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yl/2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品安全注意这十类药物最伤肝
- 下一篇文章: 合理选用抗癌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