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9海风藤
小郎中学医记(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前言 一位学弟送给我们一部《中药大辞典》,上、下两册。近两年来我们一直都在看丰富多彩的中医各家学说,却很少去深入研读这部质朴的药典。一位老师学验俱丰,大家都想知道这些学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哪里来的?他读了哪些书?这位老师拿出案头上破旧的药典,看样子,少说也被翻阅过不下千万次。斑驳的封面,米黄的书页,甚至有些掉线的装订,都可以看出这本书不知道被翻阅过多少遍。他说,刚开始行医,病人少,就天天翻阅药典,埋首其中,临床中凡有疑惑,大都是在药典里头解开,或古人直接给出答案,或受到古人处方选药思想的启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孔子研易,韦编三绝。一门学问,可以让人为之废寝忘食;一本书籍,可以让人造次颠沛不离,居则在席,行则在囊,那么说明这本书,这种学问,已经进入到这人的生命里去了。只有学问和生命融为一体,才能够废寝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位民间草药郎中,没读过很多书,治病的招法却层出不穷,连中医药高校毕业的师长都对他敬佩不已。这位草药郎中,亮出了不少法宝,都是经过他无数案例验证出来的。后来我们发现这些法宝的绝大部分居然都有出处,都有来由,大都记载于《中药大辞典》中。看来这位草药郎中最秘密的法宝,永远的不传之秘,不是羚羊角退高热,也不是牵牛子除积热,更不是细辛治牙痛………而是这一部《中药大辞典》!这部《中药大辞典》就像一位朴实的智慧长者,如果我们没有写《小郎中学医记——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没有一味药一味药地去研究探讨,就不可能窥见这书里智慧的光芒!很庆幸这次创作让我们能够回归基础,回归药典,感谢编辑出版这部药典的人们!小指月的爷爷就是这本药典,或者说这本药典就是我们案头的老爷爷!中医普及学堂年长夏19、海风藤 编者按藤类药最像人体的经络、脉道、管道。医者意也,藤类入腑通筋骨,所以大多数藤类药,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疏通经络。今天我们就跟着老爷爷和小指月认识一下藤类药中的海风藤~ 藤类药的本事 《本草再新》曰,海风藤,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 **** 有个白领,整个夏天都喜欢穿着背心在空调房里工作,一到秋天肩周痹痛难忍,他便去看中医。中医说这是寒凝血瘀,给他用张锡纯治疗周身痹痛最得意的方子——活络效灵丹。他吃了一个星期,没那么痛了,但还是老觉得活动不太利索,一吹冷风,又隐隐有疼痛的感觉,于是又找来竹篱茅舍。 小指月看了看,舌质紫暗,脉细涩,是瘀血没有错,可为什么活络效灵丹这么强大的化瘀血之品,还没法把他脉络里头的瘀滞化散开? 老先生看指月疑惑的样子,便说,一条龙要点了睛,才会活起来,一个汤药要有一个眼目,那样便大不相同。 小指月说,眼目?这丹参、当归、乳香、没药,堪称活血化瘀的强强联合,有什么瘀滞化不了呢? 老先生说,药是好药,就像炸弹是好炸弹,如果没有人把这炸弹放在恰当的位置上,他也不能发挥令人满意的效果。 小指月说,爷爷意思是这药还不能够彻底到肩膀周围发挥效果? 老先生说,这肩周方面的炎症,会导致局部肌肉粘连,痰瘀交阻,正如道路泥泞,你装甲车再威猛都过不去,你想把气血带过去修复都不可能,只有先修好道路,这活络效灵丹的后劲才能够发挥出来。 小指月说,修道路,这个倒第一次听,人体的道路是什么呢? 老先生说,人体的道路就是经脉。 小指月说,《黄帝内经》提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老先生说,经脉就是人体之道路,道路瘀滞不通,车马不能往来,商业经济就转不起来,人体经脉一刻不通,新陈代谢就不能顺利进行,局部就会因为缺乏气血的供应,而导致痹痛或者活动功能减退。 小指月说,那选用什么药物在人体内把道路重建出来呢?老先生说,那要选择能够像经络一样畅通无阻之物。 小指月说,像经络一样的药物,这上哪找呢?老先生笑笑说,医者意也,你看有哪种药物最善于爬行游走,连通上下左右,随心所欲,无处不到。 小指月说,除了山里的动物可以跑,难道植物也可以无处不到可以跑吗?这样的植物我应该没有见过啊? 老先生接着说,你看整个山里头都是什么植物的天下? 小指月经常跟爷爷入山采药再清楚不过了。这时山里头到处都是藤藤蔓蔓的景象便在脑中浮现出来,在采药的时候,穿行在密林里头,不仅地上蔓藤绊脚,而且高空中树顶上照样爬满了各种藤藤蔓蔓的东西。你树长到多高,它藤蔓照样能长多高,你树到不了的地方,它藤蔓照样可以延伸下去,你树干覆盖不到的地方,它藤蔓都可以游走过去,把地表盖住。真是无处不到啊!整个山谷都是蔓藤的天下。 这时小指月豁然开朗,说,爷爷,我知道了。老先生说,那你说来听听。 小指月说,最像人体经络、脉道、管道的当属藤类药。爷爷听了后,默许地点了点头。 小指月接着说,藤类入腑通筋骨,这些蔓藤样的植物能横行上下左右,势不可挡,它们是山谷里头的经络系统,所以大多数藤类药,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疏通经络。 爷爷笑了笑说,能想到这点已经很不错了。 小指月接着说,当人体经脉扭曲堵塞瘀滞时,虽然活血化瘀药很厉害,就像地震后虽然救援部队很厉害,可如果没有先把道路修好,你救援的医护人员到不了灾区,那照样发挥不了效果。正如活络效灵丹,虽然有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可如果不能把这强大的作用送到需要的地方去,那它们是空有武力,却无用武之地啊! 爷爷接着说,药无引使不达病所,兵无向导不至贼境。你看要选择哪味藤类药作为引使、向导来达病所、至贼境呢? 小指月随口说来,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鸡血藤、红藤...... 这样一个思路打开,这药物便源源不断出来。 老先生说,好了好了,选择一味药就行了,画龙点睛之笔,不需费墨太多。 小指月说,那就用海风藤来重建经络,祛除风湿,止局部痹痛。 病人觉得奇怪,你在我以前医生开的方子上面就加多一味药,难道就能发挥神奇的效果? 老先生说,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可别小看这一味药,一味藤类药能沟通上下,令得气血药力随心所欲,这样气至病所,血瘀得活,痹痛便可消除。 这病人回去后,就不敢开着空调穿背心了,吃完了五剂药,整个肩膀就像松开一样,那种痹痛隐痛,活动不利索之感通通消失了。 小指月说,爷爷,你怎么知道要用海风藤这些藤类药在方子里头画龙点睛呢? 老先生说,此从书中来。 小指月便说,爷爷,我读张锡纯的书都没有发现这个思路啊,你是看哪本书来的呢? 老先生笑笑说,《医学心悟》有个蠲痹汤,专门治疗风寒湿痹,肢体疼痛,关节屈伸不利,你看里面一派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等活血行气之品,又有羌活、独活、秦艽这些祛风之药,还有桂枝、桑枝、甘草专走肢节止痹痛,这些药物够强大了吧?可为何程钟龄还要在这些药物里头再加一味药。 小指月说,什么药呢?老先生笑笑说,就是海风藤。 小指月说,原来是这样,爷爷不说,我还不知道海风藤在里面是修路先锋部队,是火车的铁轨,没有它的话,这些药力怎么能够沟通上下、往来左右呢? 老先生接着说,这藤类药不需要多,一两味就能妙笔生花,让药力周身传达,正如藤本植物在山谷里头随处乱窜一样,所有的药物都走不过藤类药。 你要好好地把这点消化消化,这可不仅仅在风湿痹症里头有大用,在很多疑难杂病,苦思冥想,难以找到一个突破口时,这藤类药的思想,往往可以让你柳暗花明,把你思路接续起来。 小指月随后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活络效灵丹治气血凝滞,癖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 当归(五钱),丹参(五钱),生明乳香(五钱),生明没药(五钱)。上药四味作汤服。若为散,一剂分作四次服,温酒送下。 腿痛加牛膝。臂痛加连翘。妇女瘀血腹疼,加生桃仁(带皮尖作散服炒用)、生五灵脂。疮红肿属阳者,加金银花、知母、连翘。白硬属阴者,加肉桂、鹿角胶(若恐其伪可代以鹿角霜)。疮破后生肌不速者,加生黄芪、知母(但加黄恐失于热)、甘草。脏腑内痈,加三七(研细冲服)、牛蒡子。 一人,年三十许。当脐忽结癥瘕,自下渐长而上,其初长时稍软,数日后即硬如石,旬日长至心口。向愚询方,自言凌晨冒寒,得于途间,时心中有惊恐忧虑,遂觉其气结而不散。按∶此病因甚奇,然不外气血凝滞。为制此方,于流通气血之中,大具融化气血之力,连服十剂全消。以后用此方治内外疮疡,心腹四肢疼痛,凡病之由于气血凝滞者,恒多奇效。 海风藤 本品为胡椒科植物风藤Piperkadsura(Choisy)Ohwi的干燥藤茎。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 除去杂质,浸泡,润透,切厚片,晒干。 辛、苦,微温。 归肝经。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6~1g。 ——待续—— 相关链接: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前言、引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麻黄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桂枝拾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紫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生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香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荆芥)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防风)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羌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9(白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0(细辛)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1(藁本)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苍耳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3(辛夷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4(葱白)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5(鹅不食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6(胡荽/芫荽/香菜)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7(薄荷)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8(牛蒡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9(蝉蜕)爷孙俩的中医故事-0(桑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1(菊花)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蔓荆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3(柴胡)爷孙俩的中医故事-4(升麻)爷孙俩的中医故事-5(葛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6(淡豆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7(浮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8(木贼)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石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寒水石)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知母)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芦根)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天花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竹叶、淡竹叶)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8(鸭跖草、栀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夏枯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0(决明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1(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黄芩)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3(黄连)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4(黄柏)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5(龙胆草)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6(秦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7(苦参)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8(白鲜皮)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9(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0(金银花与忍冬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1(连翘)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穿心莲)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板蓝根、大青叶、青黛)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蒲公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紫花地丁、野菊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6重楼(七叶一枝花、蚤休)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7(土茯苓)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8(鱼腥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9(金荞麦)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0(败酱草、大血藤)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1(射干、山豆根、马勃)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青果)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3(木蝴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4(白头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5(马齿苋)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6(鸦胆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7(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8(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39(千里光、白蔹、四季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0(熊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1(绿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地黄)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3(玄参)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4(丹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5(赤芍)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6(紫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7(水牛角)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8(青蒿白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49(地骨皮)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0(银柴胡)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贰)-51(胡黄连)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黄篇-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黄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大黄篇-3)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芒硝-1)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芒硝-)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3(番泻叶)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4(芦荟)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5(火麻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6(郁李仁)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7(甘遂、大戟、芫花)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8(商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9(牵牛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0(巴豆)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1(千金子)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独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3(威灵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4(川乌)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5(蕲蛇、乌梢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6(木瓜、蚕沙)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7(伸筋草、寻骨风)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叁)-18(松节)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普及学堂》,由祇域堂整理。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yl/6775.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12月7日黄金价格今天多少钱一
- 下一篇文章: 优秀项目展示中药发酵功效性多元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