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腺癌指发生于胰头、胰体、胰尾部的癌和壶腹癌。属恶性程度高、临床病程短、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中医无专门论述,散见于“脘痛”“腹痛”“痞气”“积聚”“伏梁”“黄疸”等篇章。

中医认为胰腺癌发病,主要与脾失健运和肝失疏泄有关。饮食内伤,过食肥甘或过量饮酒,损伤脾胃,致脾失健运,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困脾,熏蒸肝胆,则一身俱黄,形成脾胃湿热证;情志不舒,肝气郁滞,血行不畅,痰结肝脾,见腹痛不舒,腹部包块,则成气滞血瘀证,病变发展,邪实日盛,湿热化毒,与瘀血相裹挟,则腹痛加重,黄疸日增,包块日见明显。临床表

现为痰毒互结证,病变日久则正气渐亏,气阴俱虚,人近衰竭,脉细无力,舌红苔光,临床所见为气阴两虚证。总之,胰腺癌病位在肝、脾,因脾气不足而发病,进一步致气滞、湿阻、热蕴、血瘀、毒聚等一派标实之象,病久则气阴已虚而邪毒未尽,故属虚实夹杂证。

临床表现以腹部疼痛、腹部包块、黄疸为主。

一、健脾疏肝汤

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香附15g,郁金15g,川楝子10g,柴胡10g,白芍10g,大腹皮20g,延胡索15g,苏木10g,莪术10g,重楼30g,半枝莲30g,甘草5g。

?

腹胀较剧者加沉香10g(冲服)、厚朴10g以理气消胀;腹水明显者加怀山药、薏苡仁、木通、泽泻各15g以健脾利水;疼痛较剧者加土鳖虫、三棱各10g,田三七粉5g(冲服)以活血化瘀止痛;乏力、纳差明显者加白参(另蒸)10g,炒麦芽、山楂各15g以补气健脾助消化;黄疸明显者加茵陈、金钱草各30g,泽泻、车前子各15g以清热利湿退黄。

健脾疏肝解郁。

每日一剂,水煎服。

湖南中医杂志,,23(5):41-42。

二、二粉丸

红粉g,轻粉g,杏仁g,桃仁g,核桃肉g,黑芝麻g,松罗茶g,生半夏g,人参g,珍珠母g,蛤粉g,雄黄g,槐米g,生天南星g,生姜g,炒木鳖子g,儿茶90g,炒巴豆90g(带皮),金银花90g,黄连90g,大黄g,藿香30g,朱砂30g,沉香

30g,珍珠30g,陈皮60g,琥珀60g。

胰腺癌、胃癌、肠癌、肝癌、肺癌、膀胱癌等。

以上各药共研细末,蜜枣肉为丸,如黄豆大小即得。

口服,每次1丸,每日1次,可逐渐增加至每日3~5丸。

服药后部分病人有轻微恶心、腹泻反应,属正常现象,

可继续服用,不必停药。

抗癌中草药制剂.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茵陈术附汤

茵陈30g,白术9g,熟附片9g,带皮茯苓30g,桂枝6g,泽泻15g,大腹皮15g,生姜皮6g,枸杞子12g。

?

温肾健脾,淡渗利湿。主治胰头癌出现阻塞性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等。

水煎,每日1剂,分次饮服。

湖南中医杂志,,6:33。

四、牡蛎枯草汤

牡蛎、夏枯草各20g,浙贝母12g,玄参、青皮各15g,党参、炒芥子、何首乌各30g,白术、当归、赤芍、胆南星、法半夏各10g,木通、白芷、台乌药各7g,小金丹1支(吞)。

?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气滞血瘀型胰腺癌。

水煎,每日1剂,分次饮服。

五、茵陈赤小豆汤

茵陈30g,赤小豆30g,茯苓10g,薏仁15g,干蟾皮30g,水蛭20g,山慈菇1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夏枯草15g。

?

健脾利湿退黄,化痰祛瘀,清热解毒。用于湿热中阻,痰瘀交结型胰腺肿瘤。

水煎,每日1剂,分次饮服。

江西中医药,,3:12。

六、茵陈龙胆汤

茵陈、车前子(包煎)、半枝莲、赭石(先煎)、美人蕉各30g,白花蛇舌草40g,六一散20g(包煎),丹参、虎杖、龙葵、延胡索各15g,生大黄12g(后入),龙胆、柴胡、黄芩、三棱、莪术各10g。

?

清热利湿,解毒化瘀,佐以通腑。用于湿毒内侵,热瘀互结型晚期胰头肿瘤。

水煎,每日1剂,分次饮服。

辽宁中医杂志,,7:34。

七、茵陈白玉汤

白术、川石斛、知母、泽泻、生蒲黄、当归、黄柏各10g,玉竹、北沙参、茵陈各20g,益元散(包)、天花粉、虎杖根各15g,猪苓12g,生薏苡仁、半枝莲、白石英各30g,白花蛇舌草40g。

?

扶正祛邪,生津益胃,清热解毒,佐以化瘀。用于阴虚内热,瘀血阻滞型胰腺癌。

水煎,每日1剂,分次饮服。

辽宁中医杂志,,7:34。

八、参芪腹皮汤

潞党参、当归、白术、白芍、陈皮各10g,茯苓、大腹皮各12g,玉竹15g,北沙参、生鳖甲各20g,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g,广木香3g,砂仁6g(后入)。

?

补养气血,健脾和胃。用于气血不足型胰腺癌。

水煎,每日1剂,分次饮服。辽宁中医杂志,,7:3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在学习中成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yl/10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