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痄腮
痄腮 灯心草火燋治痄腮 国医大师邓铁涛经验法。 选取灯心草一根,蘸食用油后在纸上轻轻一搓,使其含油适量,点燃之,对准角孙穴一点,灯心火在穴位上瞬间爆开,发出“啪”的响声而火灭,便是一燋。这就是灯心草火燋治腮腺炎之法。 痄腮。 治疗痄腮用内服药兼外敷或外搽药,虽然可愈,但时间较长,疼痛减轻不够理想。若用此法,宜及时早用。当一侧初起,即于患侧之角孙穴用灯心火一燋,只一燋便够(亦可加服中药,不用其他外治法),往往另一侧便不会发病,而且疼痛减轻较快。若两侧齐发,则每侧角孙穴各燋,加服中药,亦易治愈。由于起效快,故继发睾丸炎者极少。整理者用此法多年,未见失败之病例。 角孙穴,平耳尖,直上人发际处。取穴时可将耳郭按垂直方向为轴线向前屈折,上耳尖平对的颞颥部人发际处便是该穴。为了火燋方便,可将该穴上的头发剪剃干净,作上记号,用灯心火一燋即可。 痄腮一病,由风湿热毒所致,病邪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经脉,郁而不散,郁结于腮部,致使耳部腮颊漫肿实硬疼痛而发病。角孙穴能清热散风、消肿化瘀。此穴不但在少阳三焦经上,而且为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此二少阳经,一者绕耳背而过耳下,一者走耳前而达腮颊。其名“角孙”,是指该穴位在头角,有一孙脉从穴分出屈行下颊,故名“角孙”。在该穴施治,则能同时振奋两经,经脉流通,气血畅旺,郁结之邪得以驱散,“通则不痛”,腮部漫肿疼痛得以消除。此外,角孙穴又是少阳三焦与阳明大肠经之交会穴,虽说此病为湿毒之邪从口鼻而入,壅阻少阳,郁结于腮部而成,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所以肺卫亦同时受病,大肠与肺相表里,今阳明大肠经气振奋,则腑气能通,肺能清肃,气机通调,“肺朝百脉”之功能得以保障,从而调动起全身正气以抗邪。可见,角孙穴,既能针对病位,又顾及整体,是针对性较强的穴位。灯心草火燋之,一者有“火者散也”之意,用火攻,能散肌表郁结之邪。二者,燋火虽在瞬息之间,但作用时间长,疗效确切。 邓中光。 痄腮方 江育仁经验方。 柴胡5g,赤芍6g,浙贝母6g,白芥子6g,海藻10g,夏枯草10g,昆布10g,山慈菇10g。 痄腮患儿身热退,但腮部漫肿、坚硬难消者。 加水煎煮,去渣取液,口服,每日2次,每日1剂。 痄腮腮肿初起不宜服用。 痄腮腮肿初起当以祛邪、通经为主;腮肿中、后期以通经为主,可佐用化痰散结之品。对于热退邪减、腮肿坚硬不消者,应详查病因,辨别是否夹痰浊、瘀血,此期系痰瘀结聚所致,当以化痰消瘀、理气散结为主。方中柴胡理气散结,赤芍活血凉血、化瘀散结,浙贝母、昆布、海藻、夏枯草、白芥子解郁散结、化痰消肿,山慈菇清热解毒。 郁晓维。 流行性腮腺炎方 刘镜如经验方。 内服方:薄荷10g,僵蚕10g,钩藤10g,菊花10g,板蓝根30g。外用方:紫金锭(成药)。外用方用法:用醋调,涂于患处,与口服方同用。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 内服方用法:水煎服,日1剂,两次分服。 孙天成。 痄腮刺络法 《董氏奇穴针灸学》。 少商,关冲。 小儿痄腮。 先将二穴揉捏数分钟,使之较好充血,常规消毒后,用粗毫针或小三棱针,轻轻点刺,每穴挤血3~5滴。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禁用此法。 一般1~2天腮部肿胀自消。 此法为台湾针灸大师董景昌临床经验,经其弟子反复应用,有卓效。 杨维杰。 偏方治腮腺炎 民间偏方验方。 醋,墨汁。 小儿腮腺炎。 醋和墨汁按1:1配好,用毛笔蘸药汁,涂于患处,每天5~6次。 醋以山西老陈醋为佳,墨汁以京墨为佳。 一-般2~3天腮部肿胀自消。 此法可配合刺络疗法。 高树中。 中国当代名医验方选编,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本次转发完全公益,无任何经济利益,纯属传承发扬中医的正能量,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igua.com/scgyl/10397.html
- 上一篇文章: 沈绍功诊治恶性肿瘤验方
- 下一篇文章: 屡建奇功的祖传秘方,一直以来我视其为珍宝